中国教育改革的深水突围
——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两周年述评之三
回望中国改革开放历程,没有哪一年像2010年那样汇聚如此强劲的教育改革呼声,没有哪一项政策像教育规划纲要那样凝聚如此广泛的教育改革共识。
纲要实施两年来,中国教育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每一步前行、每一次跨越也让改革之路面临许多前所未遇的障碍。于是,因发展遭遇问题,以改革推动发展,就成为教育在这个时代必然顺应的逻辑。
中国教育如何在改革“深水区”挺得住、走得出?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远眺2020年甚至更久远的教育图景以增加前行的信心,更需要直面前行路上的艰难险阻,勇于创新,攻坚克难,为教育改革探新路、开新局。
系统部署教育改革展新局
两年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指导意见出台;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尊重民意、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改革,才能成为撬动现实的杠杆,才能真正发挥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巨大力量。
细心的人会注意到,这轮教育改革从一开始就显得不同以往。
2010年3月,长达2.7万字的教育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公之于众,这是未来10年中国教育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从制定教育规划纲要开始,起草组就明确提出要真心实意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对当前我国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都力求有所呼应、有所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