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造"深圳质量"
2013-11-2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公办中小学100%建成校园网,100%教室配备多媒体,100%教师接受教育技术培训——

教育信息化的“深圳质量”

  11月26至28日,2013亚太地区教育信息化高层专家会议在深圳举行。

  这是一次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大会,大会选择在深圳举行,与这座改革创新之城多年来持之以恒推动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探索与创新密不可分。

  在深圳,课堂教学、校园管理乃至教育发展,都因信息技术而悄然发生着巨变——全市公办中小学校100%建成了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课室、课堂上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即时完成批阅、网络课堂上超过万节的优质课例让全市学生共享……“教育云”时代,全市师生、家长、社会公众将随时随地随需共享教育的优质资源,教育信息化正在为教育的现代化提速,打造教育科学发展的“深圳质量”。

  信息化,提升“教育质量”

  ——学校实现跨越发展 基础教育高位均衡

  “有使命感的领跑者”,是深圳教育对自身的定位与期许。可持续的领跑,需要信息技术的推动。

  从2007年开始,市、区政府投入近10亿元,连续3年对原特区外96所村办小学进行标准化改造,加强薄弱学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起的“百校扶百校”行动则提升薄弱学校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全市还制定并出台了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技术规范等文件,实施中小学校设备设施配置标准,加快中小学校标准化、规范化进程。

  凤凰山小学是一所位于原特区外龙岗区平湖的新学校。建校短短3年,已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广东省书香校园。谈起跨越式发展的经验,校长邓蝴梅告诉记者,2012年5月,学校幸运地成为国家级重点课题“云环境下的教育技术革命实验研究”首批4所实验学校之一,进入了“云环境”时代,学校的发展如同驶上了数字现代化技术革命“快车道”。

  目前,全市公办中小学校100%建成了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课室,100%教室配备多媒体信息终端,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南山等区初步实现无线网络覆盖,福田等区开展了电子书包试点,宝安等区探索建设区域云平台。2012年,全市已有福田、罗湖等5个区被批准成为首批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

  信息化,提升“课堂质量”

  ——教学注入信息技术 开启学习全新模式

  教师在课前录制一个教学微视频,并传入“云”端,学生课前在家里进行视频学习,在线完成后面的进阶练习,教师在课前就了解了全班同学整体的学习情况。这是去年起,深圳南山实验集团在下属的6所分校里,进行的一场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实验——“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让课堂从以往传授为主变为解决问题为主,并可根据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颠覆了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还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资源局限性这一弱点。教师只需轻松点击便可使语文课堂拥有海量的阅读素材,英语课堂在情景模拟中营造语言氛围,科学实现快速探究查找问题……全市通过区域整体推进、学校自主创新、教师个性实践,多层次深度推进技术促进教学的创新。

  除了课堂,学生的课余活动、课外生活,同样因为信息技术而开始大变脸。每年暑假,全市网络夏令营如期与学生相约,至今已走过了第11个年头。学生网络夏令营依托深圳教育城域网的网络环境,在国内率先构建起“大本营与分营协作、视频会议系统互动、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的活动组织模式。11年来参与总人数达216万人次,创意作品数达2.5万余件。

  信息化,提升“教师质量”

  ——信息技术互动分享 力促教师加速成长

  在福民小学的数字化平台里,有一个很受欢迎的“教师博客”。

  博客里写满了老师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疑惑或是教学中的闪光点,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情况,积极探讨造成问题的原因,有效地促成教师“实践—合作—反思—提高”循环的形成。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深圳与国内外高校联动,以信息化课题研究为引领,创新教师培训机制,科学构建培训内容,采用区域推进、校本培训、自我研修、网络在线课程相融合的多层级培训模式。

  目前,全市学校信息技术管理人员100%获得省级培训考核合格证书,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普及率100%,90%以上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技术。培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够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融合的能力,并以此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水平。

  信息化,提升“校园管理质量”

  ——校园管理数字化 教育领域全覆盖

  在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学校里“一站式”窗口可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学位查询、政策解答等一站式服务。不仅如此,学校校园网主页也创新性地开通了对外服务功能。想办理请假、查询成绩,只需登录校园网站便能够办到,网上操作轻松便捷。

  不仅仅“二高”,深圳越来越多的学校步入“数字化校园”。宝安第一外国语学校已经实现了“校园一卡通,一卡通校园”。校园卡整合了消费、医疗、图书证、教师证、学生证、门禁等多种功能,将班主任、校医、财务人员从烦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家长也可通过校园卡随时了解子女在校情况。深圳中学则先后建设Blackboard网络课程系统、教室电教设备网络集中式管理系统、虚拟化机房、学生网络会员系统及先进的录播室系统,让师生使用各类应用系统更加简单、便捷。

  在深圳,数字化管理正在全方位地覆盖教育领域,不仅仅给师生的校园生活带来方便,而且在评价学生和老师成长,以及规范学校科学管理方面,数字化管理也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

  信息化,提升“全民学习质量”

  ——正在迈入“教育云”时代 构建开放终身教育体系

  今年10月,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为深圳授予了关于全民阅读的最高荣誉——“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

  崇尚阅读、热爱学习的深圳,获得了国际认可,这与深圳着力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息息相关,而在这一体系中,信息化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深圳,云计算已经从抽象、虚拟的概念,逐渐变得触手可及。深圳市教育局正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教育云”。早在2010年,全市就启动“智慧深圳”建设,在教育等多个领域已开展智慧城市的初步应用。同年起,深圳市教育局开展中小学优秀课例网络展播活动,市教育局与广电集团合作,共同开办“中小学课堂”电视栏目,通过深圳电视台高清互动点播,建设没有“围墙”的全天候学校。

  去年12月,市教育局与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订“联合创建深圳教育云合作协议”,深圳教育将走上“云端”。根据规划,市云计算中心已配备价值高达1个亿的科学计算软件,并将集成到教育云平台,供全市师生使用。深圳电大自2008年起每年招生人数突破万人大关,目前在校生6万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开放大学”,信息技术为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美好未来——当深圳“教育云”建成之后,无论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公众,都可以随时、随地、随需地享受到“教育云”的服务。届时,“教育云”将为全市1800多所公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提供集约化的校园管理与平安校园服务,为全市160多万名师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为全市教育管理者提供科学管理与决策的数据支撑服务。

  深圳教育,正因为信息化的引领而不断升级。(翁惠娟 姚卓文)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28日第3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多个信息技术团队上榜!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 教育部要求强化“师范生管理信息系统”等应用,做好部属师范大学2023届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
· 第一部!教育部颁布《信息技术产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管理规定》
·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下的教室重构
· 计划遴选30个!教育部开展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
· 聚焦:信息技术的“应为”与“能为”
· 义务教育十年五大突破!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取得新突破
· 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教育部召开《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落实工作部署会
· 以推进信息技术应用为抓手!教育部党组《人民日报》撰文:筑牢教育强国建设之基
· 善用信息技术构建教育治理新模式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