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新闻
撤点并校被指致留守儿童上学难 专家吁恢复
2015-06-19  财新网  

字体大小:

  毕节四儿童自杀悲剧的发生,乡村教育的凋敝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学者指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国在乡村教育历史上存在大量欠账;前些年国家的若干政策,如撤点并校,亦加剧了乡村教育的困境。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看来,乡村学校的缺失,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还对整个乡村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叶敬忠在日前举行的一场公益论坛上表示,学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载体,也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学校的存在,带动了社区中家长彼此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留守儿童成长,也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整合。没有学校的乡村是沉寂落寞的,而这却成为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背景。

  撤点并校导致留守儿童上学难

  叶敬忠在6月16日由北大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圆恩空间暨圆恩基金等机构就留守儿童问题共同主办的研讨会上表示,在2001年、撤点并校政策开始实施之前,每个村庄都有学校。但此后,全国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和乡镇中学被撤并,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仍然幼小的他们,不得不每日奔波于学校与村庄之间,或者寄宿在离家遥远的学校里。

  此外,村庄失去学校以后明显的变化是,村庄不如原来那幺热闹了。“原来每天早晨都有父母叫醒孩子上学的温馨,每天早晨都会传来学校升国旗的国歌声,每天都能听到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上下学路上,孩子三五成群嬉闹,每天都有孩子东家串、西家串。”他表示,学校的存在,给村庄提供了活力。

  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乡村学龄儿童的减少,适度撤并学校,本是学界不少人的建议。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从2001年到2011年间,每年小学数量的减幅,超过了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而乡村学校的撤并,是以巨大的行政力量和惯性迅速推进的,背离了农村学校撤并的初衷和实际需要。

  根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农村小学减少了22.94万所,占原本总数的52.1%。除了农村小学,农村教学点在过去十年间亦减少11.1万个,占原本总数的六成。初中减少了1.06万所,减幅也超过四分之一。在2000年2010年间,平均每天中国要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和3所初中。

  该份报告针对10个省份农村中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离家上学的平均距离为5.42公里;农村初中生离家上学的平均距离为17.47公里。上学路途的艰难,导致流失辍学和隐性流失辍学率双双提高。

  由于学校变远,大量的农村孩子不得不住校,导致寄宿生的幼龄化。公益组织歌路营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生数量为3276万人。其中,小学生接近 1100 万人,初中生有 2200 万人,这些寄宿生当中,又有近 60% 是父母离家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撤点并校弊端凸显 农村寄宿生成长环境堪忧
· “撤点并校”没那么简单
· 人走校空"空心频现" 9年制学校12老师教1学生
· 后“撤点并校”时代:内地农村教育寻求突围
· 政协委员热议撤点并校:因地制宜均衡城乡教育
· 十年中国式撤点并校引忧思 专家称复校勿一哄而起
· 撤点并校推高农村生寄宿比例 住校能有家的温暖吗
· 教育部:多地盲目撤点并校 致学生上学远负担大
· 关注撤点并校:美国“农村学校合并运动”剖析
· 关注撤点并校: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将走向何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