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爱国教育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展
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办得更好
2011-05-09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宣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这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依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仅需要深刻的理论阐述,更需要生动事迹和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997年和2001年,中宣部先后两批公布了200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如今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的重要场所,成为广大群众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阵地,成为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传统、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第三批示范基地共66个,内容十分丰富,地域分布广泛。这批示范基地的确认和公布,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增添了新的素材。根据中央的要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五个下功夫求实效”: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在提高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感染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强化教育基地的服务功能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在加大对教育基地的扶持力度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深化内部改革,在增强教育基地的生机活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载体,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红色旅游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旅游之中,既有利于学习历史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增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又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同经济效益的结合,实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推动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老区人民的脱贫致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示范基地为依托,科学设计红色旅游线路,整合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社会影响。示范基地要自觉按照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确定工作思路,加强建设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进行各种教育活动。

  各地有关部门和各示范基地要以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名单公布为契机,本着对党对祖国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努力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示范基地工作的水平,更好地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服务,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服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岂能夹缝中求生
· 第三批中央国家机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布
· 系列专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展(人物印迹)
· 系列专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巡展(灿烂文明)
· 专家建议:“红色旅游”应该有“绿色邮政窗口”
·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 江西11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免费开放
· 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为践行"北京精神"做贡献
· “我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摄影作品征集活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