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是一岁之首,正月之始。在辞旧迎新之际,紫禁城宫廷里充满了喜气,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即使平时苛责的主子、管事太监,对于仆役宫女也要宽容许多。仿佛春天就要到来了,宫中到处装饰一新,节令绘画、门神、春联等都贴挂了出来。宫墙外响彻冬天天空的爆竹声,更为皇宫增添了吉庆气氛。
元旦是岁之首、月之首、时之首。从汉代开始,宫中就开始举行宏大而隆重的元旦朝贺了。汉武帝时制定的“太初历”以正月初一为元旦,这个习俗就一直沿用到了辛亥革命。
明代的元旦,皇帝先在祖庙祭告,然后在奉天殿(今太和殿)举行大朝会。朝贺礼仪活动庄重,王公百官整肃,仪卫威严气派。皇帝大驾出乾清门,在威武的护卫队列中金辇升上三台,经过谨身殿(今保和殿)、华盖殿(今中和殿),最后皇帝御奉天殿,端坐在金銮宝座上接受臣民的新年朝拜。外廷仪式结束后,皇帝回内廷,接受皇后率领嫔妃行礼,皇子皇孙行礼。
清代的元旦贺典主要有明窗开笔仪、堂子祭天、大朝贺、皇太后受朝贺和皇帝内廷受贺等。元旦的仪式从半夜子时(今23时至1时)即已开始。皇帝起身后,先到养心殿内各处拈香行礼,然后在东暖阁行开笔仪:乾隆帝到桌前亲手点起玉烛,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入屠苏酒,再从红漆雕云龙盘上拿起“万年青管”笔,先蘸朱墨在洒金笺上写几句吉祥语,再换墨笔写吉祥语。开笔之后,皇帝再翻开当年的时宪书(也就是现在的年历),以象征授时省岁之意。
而后,皇帝到长安左门外皇家的满族神庙堂子行祭天之礼。祭堂子毕,皇帝与皇后去坤宁宫祭神。然后,皇帝赴奉先殿祭奠祖先及神位,再率王公大臣到慈宁宫向皇太后行朝贺礼。天明时分,皇帝御太和殿接受外廷文武百官朝堂贺岁,然后举行太和殿筵宴。辰时(今7点至9点)大朝贺礼毕,皇帝至内廷乾清宫受家人贺礼。
除正式礼仪外,元旦时宫中还有丰富的年俗活动。明代,自年前腊月二十四日祭灶之后,宫眷内臣就穿葫芦景补子和蟒衣。除夕之夜,宫内之人拜祝,名曰“辞旧岁”。正月初一日五更起,宫中焚香放纸炮,人们将门闩或木杠在院地上抛掷三下,名曰“跌千金”。这天大家彼此互相拜祝,名曰“贺新年”。元旦的节令小吃有:吃“水点心”,水点心即饺子;吃“百事大吉盒儿”,即把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共装在一个盒内,大家一起吃;“嚼鬼”,将驴头肉煮熟,用小盒装起来作小吃,俗称驴为鬼。
清代满洲贵族也多受汉俗影响。元旦当日,皇帝与外藩王、贝勒、辅臣、六部正卿吃祭神肉,另外满族也有过年合家吃团圆饭的习惯,元旦朝贺之后,皇帝要与后妃共进团圆饭。宫中团圆饭最特色的是吃素馅饺子。元旦这天,皇太后还要亲手制做满族糕点,置于神像及祖先牌前,以示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