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北京论坛 > 动态报道
探索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发展途径
2007-11-05  北京论坛  蔡融融

字体大小:

  2007年11月3日下午,北京论坛分论坛之“社会变革与大学发展”第五、第六场会议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来自澳大利亚拉托贝大学(La Trobe University)的Paul Arthur Johnson教授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郝平教授分别担任主席。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多样化途径进行了解析。

  来自芬兰坦佩雷大学(University of Tampere)的Seppo Juhani Holtta教授在题为《大学在全球知识经济中社会角色的变化》的演讲中提出,当今社会逐渐显露出其以知识经济全球化为基础的发展实质,这对21世纪的大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社会的推动作用下,大学逐渐由原来传统的学术和研究中心转变为一个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而与各类机构相互合作的开放性机构。市场在影响着大学的多元化。Seppo Juhani Holtta教授形象地把今天的知识和教育比喻为商场里的商品,它们必须符合市场需要才有生命力。所以高等教育应在进行传统学术研究的同时,开展体制创新,探索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及时满足社会对于实用性知识人才的需求。

  来自韩国首尔国家大学(Seoul National Unversity)的Kim Ki Seok教授则在其题为《韩国全民高等教育的历史社会学分析》的演讲中,用大量的图表和统计数据说明了韩国所探索的多种高等教育途径及其带来的影响。Kim Ki Seok教授认为,大学的理想化发展应该有很多种模式。韩国政府给予韩国的大学充分的自主权,它们拥有充分的招生自由。这使得学校和学生都拥有选择的权利,从而形成了韩国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样做的好处是,在私立学校能够通过招收家境富裕的学生解决学校的资金问题的情况下,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使得政府在财政管理方面找到平衡,能够集中精力支持公立学校的发展,实现韩国政府、私立学校、公立学校三方共赢。

  针对高等教育途径多样化这一问题,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John Aubrey Douglass教授也发表了他独到的见解。在题为《创建抱负文化:高等教育在人力资本与社会变革中的作用》的演讲中,John Aubrey Douglass教授提出现在的教育模式并非是最终模式。对此他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政府应通过政策优惠,鼓励企业参与到对学校的资金支持中来,使学校成为人人都能享受教育的地方;二、除了正规的公立大学外,还应在社会上建立各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John Aubrey Douglass教授倡导通过高等教育模式多样化改革,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抱负文化”,即让人们相信,每个人都可以上大学。

  演讲结束后,与会嘉宾继续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芬兰的Maisa Marja-Lilsa  Martin教授以一句精品的论述结束了全场讨论。他说,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去寻找唯一的正确答案,而是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论坛(2007)教育分论坛学术简报(一)
· 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相悖还是相容?
· 语言分论坛:聚焦早期汉译佛典语言得失
· 自由气氛中寻求交流与合作:北京论坛(2007)大学校长联谊会举行
· 移植模仿还是因地制宜?中日学者在公司治理战略上达成共识
· 和谐共荣多元发展:北京论坛(2007)胜利闭幕
· 当历史遇上前沿:高科技如何为文化遗产保驾护航
· 企业社会责任:靠法律强制还是道德约束?
· 企业责任分论坛:法学与管理学深入对话
· 北京论坛:日益成为世界学者的世界级对话平台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