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国家学生资助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高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2017-06-06  教育部  

字体大小:

亲爱的同学:

  你好!

  这封信看完大约需要几分钟,希望你能抽空把这封信读完,并顺手@下你的父母和亲友,将信的内容转达给他们。

  正为高考冲刺的你可能暗暗为上大学费用而发愁,担心家里无力负担上学的学费、生活费等。如果你有这方面忧虑,那么这封信可以带来好消息,请你放心:党和政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你尽管发挥才华,我们为你护航保驾!

  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补偿代偿以及校内各种奖、助、补等全方位的资助制度,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入学前、入学时、入学后“三不愁”。

  入学前不用愁,助学贷款解烦忧。拿到大学录取通知后,你可以向当地县级学生资助管理部门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在校期间的助学贷款利息都由国家负担。中西部地区省份(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家庭经济特别困难新生,可以申请新生入学资助,解决路费和入校后的短期生活费问题。

  入学时也不用愁,“绿色通道”可以走。当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你会看到各校随录取通知书寄送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和家庭情况调查表。你若需要帮助,可以根据要求如实填写调查表,到当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如果你没来得及办理助学贷款,或没筹够上学费用,报到时可凭此表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直接报到入学,缓交学费和住宿费。缓交的学费和住宿费可以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来解决。

  入学后更不用愁,各类资助全都有。在你通过“绿色通道”入学后,学校资助部门将开展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并依此确定资助措施。如,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解决临时性困难,以临时困难补助等为主。如果你想提高综合能力,并赚取生活补助,还可以申请勤工助学。

  如果你有什么疑问,可以向当地县级教育部门或你的高中老师咨询,还可以登陆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网站(http://www.xszz.cee.edu.cn)查询各项资助政策,也可以搜索“中国学生资助”微信公众号,查询你关注的信息。

  十二年苦读不容易,我们为你的努力和坚持点赞!每个人都有暂时困难的时候,但困难不应成为我们前进的阻力。高考在即,希望你能发挥“洪荒之力”去拼一拼,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还想提醒您,新生入学期间,电信诈骗猖獗,请你一定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希望你能提高防范意识,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要上骗子的当。有困难,找教育部门、找资助中心、找学校;拿不准,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

  少年壮志不言愁,希望你“仗剑走天涯,拼的是才华”!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2017年6月5日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2019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
· 全国学生资助金额突破1800亿元 惠及9600万人次
· 陕西:学生资助政策实现三个“全覆盖”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清理和规范学生资助公示信息的紧急通知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第7号预警:学校可以放假 资助工作不能放假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7年第6号预警:新生招录季,资助要给力
· 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致初中毕业生的一封信
· 学生资助报告发布 今年将全国范围推高中预申请
· 教育部:2016年我国受助学生超过9000万人次
· 2015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摘编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