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纪事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⑧
1982 怀柔“打老师”事件
重启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记者 俞水
被打教师于学荣在看当年《光明日报》对此事的报道。
1982 怀柔“打教师”事件
1982年4月26日,北京怀柔县3名女教师无端遭到几位村民辱骂,并被围攻殴打近20分钟。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大讨论。
“臭老九!”“烫头发!不要脸!”“打她们!”“打得不青不红就没事!”
1982年4月26日傍晚,北京市怀柔县黄坎公社露天电影放映场,天色微暗。
于学荣、范秋兰、刘凤珍,3位20岁出头的黄坎公社吉寺小学女教师,无端遭到几位村民辱骂,并被围攻殴打近20分钟,现场围观群众达二三百人。当夜12点左右,吉寺小学又遭砖头、石块袭击,六七块玻璃被砸碎。教师们惶恐不安,学校被迫停课。
这起事件,日后出现在众多教育史料中,被称为“怀柔打教师事件”。
两个月后,该事件被媒体报道,触动了在“文革”中被压抑多年的教师群体的敏感神经。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恢复与发展,在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高潮期,各地教师纷纷就此事件表达激愤,更多教师权益受损事件浮出水面,一场关于教师地位的社会讨论由此兴起。
如今,尊师重教已经成为社会风气,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民心,教师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回首那段往事,一些人对知识与科学的愚昧和冷漠,对包括教师在内的知识分子的蔑视和伤害,已难以被人们理解。
从来没有忘记
2009年盛夏,北京市怀柔区一个社区居委会,当年的被打教师于学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27年过去了,她已离开教师岗位13年。她当年的同事刘凤珍已不在人世;范秋兰仍在怀柔一所小学教书,对于那段往事,坚决不愿再提起。谈起同意接受采访的理由,于学荣说,对于当初转行的决定,她如今有些后悔,如果能让更多人感受到在今天做教师的幸福,也算弥补自己的一些遗憾。
采访中,于学荣将“怀柔打教师事件”称为“那件事”,这种叫法一直持续到采访结束。她告诉记者,这么多年来,“那件事”她从没有主动向身边人甚至丈夫和女儿提起,她也再没有回吉寺小学一次。现在,除了天气阴沉、情绪激动时,“那件事”后落下的老病根儿——腿痛会发作,她觉得那好像是上辈子发生的事情了。然而,回忆起被打的经过,于学荣音调提高、语速加快、神情愤怒,讲到激动处,她低头自语:“其实,有些事从来没有忘记。”
1982年,于学荣21岁。“那个年代,教师可不像现在这样有地位。‘先工商,后财贸,哪儿也不要去学校。’当教师待遇低、工作累,还让人看不起,连对象都不好找。有的领导干部对教师说,你要好好干,干好了让你去做售货员。”于学荣说。但于学荣从小就想做一名教师。1978年,高中毕业后于学荣不顾劝阻,做了一名“没前途”的小学教师。
吉寺小学距于学荣在县城的家有35公里,地处山区,交通困难。她两周才能回一次家,平时住在山脚下的红砖宿舍里,食宿条件很差。但面对着自己喜欢的学生,于学荣没有埋怨过环境的艰苦。只是随着教书的日子越来越长,她开始感到苦恼:虽然“文革”结束了,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重视教育、尊重教师,但当地一些村民还是觉得上学没用,教师就是“臭老九”。“我们在校外经常被村民辱骂,有时走在从县城返校的山路上,一些年轻社员还会向我们扔石块、吐痰,有的高年级学生也语言污秽,学校窗户经常被砸。”这成了于学荣的心病。
与于学荣一同被打的教师刘凤珍、范秋兰也来自外乡,有着与于学荣相同的烦恼。为了安全起见,3人经常结伴而行,并多次向学校反映情况,但学校把情况向公社反映后就没了回音。于学荣说,被打那天,因为学校安排了几位男教师相陪,她们才第一次敢去公社看电影。
在去放映场的路上,于学荣等人遭到社员王桂义等人的无端辱骂,直到放映场仍骂不绝口。随着看电影的人越聚越多,一些村民开始跟随王桂义及其父王兴宽等人起哄并推搡3位女教师。不一会儿,几百名村民就将她们围了起来。“我们叫啊,喊啊,但是被围得紧紧的。有人用拳头打,有人用脚踹,有人用手电筒、打火机晃我们的眼睛,还有人把烧着的火柴往我们身上扔。男教师被挤在人群外,根本冲不进来。我当时只觉得眼前有很多人头在晃,晕晕地,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于学荣气愤地回忆。被打近20分钟后,男教师和一些社员冲出一条路,才把她们救了出来。于学荣昏迷了四五天才醒来,浑身抽搐,下肢不能站立,神志不清,见到生人就害怕。另两位被打女教师的情况也与她差不多。
事件发生当夜,吉寺小学校长王存德到大队给中心小学打电话反映情况。情况反映上去后,县里派人来调查,大多数大队干部都不太配合。被打伤的教师也只被安排在公社卫生院检查了一下便回家养伤了,直到40多天后才被送往县医院治疗。
怀柔县公安局对这一事件的性质也有不同看法。事件发生10多天后,县公安局才派人下去调查,得出的结论是:3名女教师内脏和四肢正常,血压不高,说王兴宽等打人证据不足。在县教育局的坚持下,县公安局才在事件发生40多天后将主要肇事者拘留,但15天后就将其释放,村民对此议论纷纷。直到事件发生两个月后,媒体对此事大力报道,事情才有了转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