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上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联组会议,就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工作情况的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教育部长袁贵仁在回答委员询问时表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很艰巨很复杂的工作,“不可能有全面均衡、绝对均衡,均衡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实现相对均衡。”
相关专题>>聚焦:全国人大专题询问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
>>全国人大听取教育规划纲要实施情况报告会专题
袁贵仁称,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今年12月17日四川省通过了国家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少年文盲,中国政府历经25年时间,全面实现了“两基”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赢得了全世界同行的赞誉。
实现全面普及,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之后,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要转入上好学、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上。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质量的一个结合点,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和义务教育的质量,因此均衡发展写进了200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的主要内容是要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四类资源。推进的策略,首先是在县域内的均衡。现在所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指的是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需要说明的是,“均衡发展”只指的是“义务教育”,其他的教育不用均衡发展”这个词。
袁贵仁表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很艰巨很复杂的工作,难就难在对于学校均衡不均衡,硬件指标达到不容易,但软件方面可能更难。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学校除了硬件不均衡之外,还有学校长期形成的校风、传统、特色。均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普及可以说全面普及,百分之百的都能够入学,但是均衡不可能有全面均衡、绝对均衡,均衡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发展中不断推进,实现相对均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