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教育系统抗旱救灾 > 情系西南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开展向灾区捐赠献爱心活动
2010-04-13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日前,青岛市太平路小学学生通过收集废旧报纸,进行环保义卖,向灾区小伙伴捐款。

本报记者 孙军 摄

 

  本报4月4日综合消息 广西、云南、贵州的许多学校因旱灾出现饮水困难的消息,牵动着全国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心。连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纷纷开展向灾区捐赠献爱心活动。

  截至4月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仍有3000多所学校受到旱情影响,近100万学生用水困难。百色市作为重旱区,受旱学校738所,受旱学生15万多人,受旱学校和学生接近全市的三分之一。4月3日,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向百色市受灾学校捐款50万元。这份捐款,饱含教育部对百色革命老区的深情厚谊,对广西抗旱保学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近日,共青团青海省委、青海省少工委向全省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积极开展“捐赠一瓶水,共同抗旱救灾”行动,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捐赠与一甁饮用水价值相等的人民币,还鼓励根据个人实际条件多捐,同时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慷慨捐助。共青团青海省委、省少工委根据团中央对口援助方案,将捐助资金全部汇至重庆团市委,委托重庆团市委购水送给灾区人民。

  吉林大学各级党委、团委和学生工作部日前共同开展了“抗击旱魔,吉大在行动”系列活动。校学生会携手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于3月29日至4月2日在六大校区同时举办以“爱心灌干旱,汲水润青秧”为主题的募捐活动。该笔善款将由中国红十字会转交,并委托当地政府在受灾县区筹集建设以吉林大学命名的“吉大水窖”。同时,为了切实帮助灾区恢复正常教育教学工作,吉大校团委将在暑期组织开展“爱心传递”支教行动,动员中华义工联合会等志愿者团体赴云贵等地,开展义务支教行动。目前,该校已募集数万元善款,近日将送往受灾县区。

  3月30日,吉林师范大学团委、学生会开展“同舟共济,奉献爱心”向西南灾区募捐活动。全校几千学生积极响应,从上午10点一直到晚上7点,学生们纷纷捐款,在场的老师也慷慨解囊。当日,学校美术学院的学生又在全市最繁华的铁西区步行街开展了抗旱救灾义卖活动。学生们拿出自己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有的还在现场挥毫泼墨,围绕抗旱救灾主题创作书画作品,很多市民看到后也上前捐出一份爱心。此次吉林师大学子向西南灾区募捐活动共筹集善款10.6万多元,至少能购买21万瓶纯净水,将超额完成预计的“每人捐献一瓶水”的目标。

  近日,南开大学师生在校园内为遭遇旱灾的灾民筹集善款,同时在校园里发起了一场倡导爱护环境和低碳生活的全民行动。由校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团体的志愿者,在食堂门前用收集的废矿泉水瓶,在上面写下“您捐赠的一元钱,会变成灾区人民手中的一瓶水”等标语,并张贴大幅图片展示西部地区严重旱情,为灾区筹款,许多师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日前,信阳师院在该校举行“少喝一瓶水,捐赠一元钱”募捐活动,募集到的2178元善款已通过网上银行汇到了中国红十字会。记者在该校募捐活动现场看到,城环学院学生会制作的有关西南地区旱情的展板,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观看。师生们纷纷在“少喝一瓶水,捐赠一元钱,滋润同胞心”的条幅上签名,并积极捐款。全校共有700余名师生参加了募捐活动。

  (记者 陈帆波 周祖臣 张宝敏 陈强 通讯员 陈丽娜 东晓)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部长:正在研究灾区考生录取政策问题
· 灾区教育系统迅速行动起来
· “灾区百名乡村教师培训及救助”计划启动
· 灾区帐篷学校的声音:“就是中暑,我也要读书”
· 李侠:灾区更需要援助的多元化与持久化
· 教育系统踊跃为灾区捐款
· 国家减灾委《灾后恢复重建实用技术手册》编完
· 陕西地震灾区高考及中考工作将如期举行
· 孩子是灾区和祖国的未来 高校招生应向灾区倾斜
· 四川灾区首批帐篷课堂设立 开展心理援助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