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综述 > 综合专题 > 315学术科研篇 > 评论与思考
不合理考评与不端行为“合法化”
2011-03-07    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科技日报 徐玢

字体大小:

  随着学术造假问题的不断出现,随着论文买卖这一“新行当”被曝光,随着一系列不端行为发生在本应纯净的学术界,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学术界怎么了?

  面对曝光的镜头,各种学术不端者总是怀揣各种理由,其中最常见的是把责任推脱给不合理的考评制度和科研体制。比如,总是有论文剽窃者或明或暗地抨击学术圈的SCI崇拜。而前一阵有个大学的领导则表示,评奖材料造假是为了给学校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这样的理由有时也让人迷惑,那些不端者是否也是不合理制度下的受害者呢?

  面对种种推脱的不端理由,我们常常批评: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别人能沉心科研,而你却用不端行为来应对?可事实证明,这样的道德谴责实际用处有限。确实,如今科技事业大为发展,科研已是高度职业化的工作,完全用榜样的力量、道德的约束来鼓励和约束科研人员似乎不足以应对局势的变化。那些不端者正是在制度发展落后于局势变化时期的投机者和“撒娇者”:一方面投机性地利用制度的不完备为自己获取利益;而一旦投机行为被识破,又称自己是在不完备制度下不得已而为之。洞悉了不端者的这种行为模式,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所谓不合理制度下的受害者,不过是不端者为博取谅解的撒娇式推脱。

  当然,这样说也不是为当前科研体制开脱。我们不否认当前的科研体制尚有不合理之处,但也不得不反思,做学问的底线如此轻易地被攻破,难道全是环境的原因?改善学术生态的责任,难道与个人全无关系?

  假设在我们国家的科研体制达到“完美”状态之前,科研人员可以“合法化”地做出学术不端行为。那么对于选择坚守学术道德的科研人员来说,这种“合法化”是否意味着对他们的不公?更重要的是,当“完美”体制出现时,被学术不端侵蚀已久的学术界又还能有多少创新能力?

  在近日召开的科研诚信与学风建设工作座谈会上,刘延东给当下的学术界开出了药方:一方面完善当前的科研考评、经费分配制度,另一方面加强监管和惩治的硬措施,并推进惩治学术不端的立法工作。如此坚定的惩治措施,也从另一侧面说明,制度或许尚不完备,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学术诚信并非在学术场争取各种利益的砝码,而是科学研究不可失守的底线。(徐玢)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东京大学公布调查结果 日本著名科学家论文造假坐实
· 基金委公布61份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
· 申报阶段就造假,学术如何“正衣冠”
· 科技日报:对学术造假必须零容忍,应立即封杀并昭告天下
·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有了法律依据 不端“黑历史”将影响未来评审
· 学术造假撤销职称将有规可依,不端“黑历史”将影响未来评审
· 研究人员造假骗取政府科研经费,杜克大学赔偿逾1亿美元
· 资源匮乏、与实践脱节:科研诚信不足凸显教育缺位
· 惩治学术造假,打1只“老虎”胜过拍100只“苍蝇”
· 如何把学术造假零容忍落到实处? 科技部回应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