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交叉领域缺乏优秀的跨学科人才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支持下,近年来,科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二者的融合还不十分充分、畅通。这一方面受制于科技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因为缺乏优秀的跨学科人才。
“以在线教育为例,虽然搞得风生水起,但事实上,在线教育目前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孙茂松介绍,如何分词对字幕搜索、知识点精准定位意义重大,但目前仍是科技上的难点,“比如,电路术语中的‘加法器’,如果分成‘加’‘法器’这就错了,‘加法’‘器’的分法才有意义,但目前的科技尚无法保证系统百分之百的正确率。”
一般来说,在学习者做完习题后,在线教育系统会迅速判别对错,以此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目前学习者人数还不算庞大,但在不远的将来,如果10万名学习者同时上一门课,对分析题、论文这类主观题怎么迅速打分?”孙茂松介绍,目前学界正在研究一种人工自动评分系统,希望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此外、跨语言检索、网络等科技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孙茂松看来,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需要大量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但目前国内懂得文化创意同时又拥有科技背景的人才太少了。”
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颇有同感,他曾带领他的科研团队,参加了近年来历届央视春晚的三维舞台仿真设计和LED(发光二极管)视频内容切割。最让他头疼的是,往往一个好的创意,科技人员无法理解到位,导致效果打折。
“科技与文化产业融合步子才刚刚迈开,审美创意与科技手段和谐共生还需要很长时间磨合。”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动漫游戏中心主任邓丽丽说,跨学科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
问题,炫目的科技包装难掩内容乏力
“目前国内有一种误区,过度用科技包装文化产品。砸钱能买来先进科技,但如果没有好的创意内容,就好比互联网的高速公路上无车可跑。”沈望舒认为,当科技与文化产业结合时,科技应扮演“道”的角色,而不仅仅是“术”。他强调,如果不提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的文化素质,即使科技手段再高明,也会事倍功半。
沈望舒以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的没落为例。“他们曾制作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千里江山图》卷轴、上海世博会上的动态《清明上河图》,承担过伦敦奥运会数字图像服务,甚至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标杆。但缺乏内容生产能力限制了他们的发展,当有现成的、优秀的创意内容的时候,水晶石能调动自身庞大的科技资料库,使之实现,而一旦创意供给被切断,水晶石自然就黯淡了。”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专家组组长张树武认为,只有实现“内容为王”和“科技引领”的高度融合,文化产品才有生命力,文化产生的发展也才更有底气。(巩育华 陈 苑 杨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