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最大海归潮在即 用普惠政策助“海龟”游得更好

http://teacher.eol.cn  来源:  作者:广州日报   2013-12-03  字体:  

  海归要学习政策,缩短“本土化”过程

  目前政府出台的海归回国的优待政策都是针对高层次专家的,应该出台普惠制的海归优待政策。

  既然这群面临艰难就业的海归们,依然有不少“卖点”,如何用好“海龟”,如何创造环境让他们有合适的土壤茁壮成长,自然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政府对海归的优惠政策上,一方面,应该留住高端人才、消除专家后顾之忧,还需建立着眼长远、高质量的考核评价体系和长期化的人事制度,打破不合理的层级限制。另一方面,还需把各项优惠政策普及到各层次的海归。王辉耀博士道出了当中的核心问题:“目前政府出台的海归回国的优待政策都是针对高层次专家的,门槛很高,多数只限于理工科人才。我认为应该出台普惠制的海归优待政策,范围应该扩大到人文学科的人才。” 以海归创业期居住问题为例,各地都纷纷出台了优惠政策。北京市在2009年出台了“海聚工程”政策,鼓励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业,其中包含了住房(租房)补贴;广州市出台的《广州市鼓励留学人员来穗工作规定》中指出,市人民政府可根据需要拨款购置留学人员周转公寓,用人单位对来穗工作的留学人员应优先解决居住问题。但是,这些优惠政策的适用人群要求很高,要被认定为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才才可享受优惠待遇。条件高,名额少,不但僧多粥少而且优惠面不大,显然这对于目前大部分管理类、文科类海外毕业生来说,几乎是救不了火的水。

  用好人才需要机制制度的保障,需要建立机制解决海归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建立更加方便完善的户籍制度,探索便于创业的激励机制,健全服务网络、实行更加务实的优惠政策,为人才的发展构筑制度保障。郭宁说,目前对于非高端人才的留学归国人士,政府更多的是着力于政策落地及留学人员回归本土适应问题上给出指导,包括留学人员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等。

  作为海归,要善于利用自己在国外培养到的能力,还要降低对高薪的盲目追求。而创业海归更要利用政策、运用政策、学习政策。王辉耀说:“由于他们不熟悉中国市场、政策和法律,如果不能结合中国的实际,风险很大。在中国发展,就要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及时适应中国市场,与中国的需求、政策环境和人力资源更好地融合,缩短本土化的过程。”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每周四发刊中小学教师招聘电子周刊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