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在高校中的应用程度越来越高,已经全面渗入到高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服务之中,教师与学生对信息化的依赖也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与此同时,作为数字化校园各种业务的提供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存储和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中心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越来越受到高校信息化领域的学者、主管及工作人员的重视。
现状及困难
1. 华东师大数据中心现状公共数据库是华东师大建设数据中心的重要抓手,是实现统一利用校内管理、教学、科研等各类公共信息的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其硬件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
业务系统的WEB服务统一通过F5发布到校园网,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均存放安装于富士通小型机的OracleAC上,而业务系统的程序及数据库的文件则集中存放在E3000存储上。
公共数据库的软件平台架构如图2所示:
秉承集中式理念,公共数据库软件平台集成了包括教学、科研与管理的各个核心业务系统,集中管理角色、权限与人员的对应关系,同时在数据库中集中存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
数据中心的人员分工职责基本按照了软硬件平台的分割规律,其中两位工作人员总体负责硬件平台的规划与运维,其余工作人员每个人负责一部分业务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的运维。
2. 存在的困难
华东师大数据中心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而逐渐突显。
在管理层面,部分单位往往自行开展业务系统建设,在项目建设中后期碰到难于自行解决的问题时方才转向数据中心,要求数据中心给予配合或者接管其信息化建设项目;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数据中心没有参与前期设计及调研,给后期的建设及运维带来了诸多隐患。另外还存在两个常见困难,跨部门协调导致效率不高及业务部门领导更迭导致项目重大变更,这两类困难都极有可能导致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中断。
在基础设施平台层面,华东师大数据中心的机房建于2002年,经过10年的运行与使用,目前在面积、供电、功率、散热等诸多指标均遭遇瓶颈。数据中心所用的服务器主要是小型机,其日常管理有一定难度,其性能与主流PC 服务器的距离越来越大,但是购买维保的成本却逐年升高。数据中心的存储容量极为有限,难以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资源服务。
在软件平台层面,经过10年的不断建设,当前在线业务系统的体量非常庞大,每个合作伙伴均会有自身的技术框架体系,而合作伙伴的工作人员常常每隔一到两年即更换一批,以上种种因素给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人员队伍建设层面,数据中心的人员队伍长期以来保持着15~20人的规模,疲于应对校内师生越来越多的信息化需求,直接导致了分工过粗、专业化不足的缺陷。同时,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因此人员队伍也有较高的流动性。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