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MicroFreedom——形成超级计算架构的催化剂
服务器作为IT中的核心组件,也拥有最完整的产业生态链,AMD与ARM的合作其实超越了将在2014年发布的那颗“皓龙”处理器。尽管近些年的市场并非一帆风顺,但在理清自身路线之后,仍然做了一些有益的市场尝试,包括在内存、IO、关键业务、设计理论、平台与工具上都有着不错的积累,尤其在2012年年初收购的SeaMicro更是促成超级计算架构的催化剂。
于服务器而言,ARM是一针带有副作用的药。
在能耗、成本享有巨大优势的同时,ARM最初的设计更是为了满足嵌入式系统的需求,而在服务器上,ARM处理器不能适应类似大型CPU的网络连接,在带来优异计算成本的同时,如果将每颗ARM处理器都连入网络,这将带来副作用——更加昂贵的网络,如果套用类似现有服务器模式的话。
SeaMicro Freedom光纤架构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简单的说,光纤架构将CPU变为集群,将集群连入网络,从而扫清ARM的副作用。这也是SeaMicro在持续致力于微服务器发展的结果。
AMD承诺AMD SeaMicro Freedom 光纤架构将植入工业标准的超级计算网络中,这些先进的光纤技术已经在类似的环境中部署超过2年,同时双方的合作已经积累了超过数百万小时的制造经验。AMD SeaMicro Freedom光纤架构将通过连接服务器内的大小不同核心,在无视X86或是ARM的 CPU工业标准,形成超级计算架构的催化剂。
AMD的云愿景:开放的云,针对不同负载的混合架构
就像ARM处理器更适合在前端接入层服务一样,尽管未来的云计算将走向开放,但选择却更多样,AMD这样规划其云愿景——不同处理器与组合更适用于不同的工作负载,客户选择合适的即可,这样还有个好处,AMD的另一张好牌——APU也成为其云策略的一环。
通过最新的联姻与融合的APU,AMD可形成三种典型的负载支持平台:
ARM+X86:可以涵盖云计算和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针对流、移动网络 HPC、模拟计算、大数据分析、网站接入等负载;
APU:可支持媒体集群,针对虚拟桌面、流媒体、远程游戏、视频编码等负载;
X86+APU:可支持运算集群,针对人工智能等负载;
从市场角度而言,AMD走了一招妙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64位ARM生态系统何时来到?
如果将IT系统视作一个人的话,硬件等同肉体,软件则是思想与灵魂,在电话会议结束后,51CTO记者很幸运的成为中国记者团唯一的提问者,在被问到“64位ARM生态系统何时来到?”后,AMD公司全球副总裁兼数据中心服务器解决方案业务部总经理Andrew Feldman的预期表现出了谨慎的肯定。
他表示软件生态的配合,需要时间,全新的ARM架构皓龙将在2014年交货,软件提供商 将与OEM厂商一同加速生态环境的解决。
记者获得的另一份来自红帽公司首席ARM架构师Jon Masters的博文认为,在这个高能效、高密度、超大规模计算的新时代,ARM架构处理器作为一种替代架构的作用将变得日益重要。ARM拥有高能效的DNA。事实上,ARM架构设计团队在进行权衡取舍时始终都把能效性能考虑在内。
此外,“红帽的工程师已经与AMD合作了数月之久,我们准备为Fedora项目的下一代64位ARM架构服务器处理器提供支持。可以想见,要为一种新架构提供操作系统支持是需要进行大量规划工作的。Fedora已经为32位ARM架构处理器提供了长期支持,包括支持Fedora 15到最新的ARMv7 32位服务器处理器,而且我们在实践这个流程方面有成功经验。在实验室里,我们不仅为我们的软件制作原始组件,还能够用各种仿真环境来运行试验程序。在未来几个月里,等到实际的硬件开发出来,我们就会与AMD等更广泛的社区伙伴及生态系统伙伴开展合作,为Fedora项目中的64位ARM架构提供全面支持。”
一定意义上,红帽可以视作是开放系统软件供应商的标志性的领袖企业,而其展现出乐观与开放的态度将会让软件生态更快速的形成对ARM架构的支持
结语:值得期待的2014
在查阅资料时,笔者看到关于ARM市场数据显示如下:
手机处理器90%的市场份额;
上网本处理器30%的市场份额;
平板电脑处理器70%的市场份额;
竞争对手:英特尔。
结尾这三个字显然让AMD与ARM的联姻更为顺理成章,而在市场方面,上面所列出数据也将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更新,服务器处理器市场份额将成为AMD/ARM联盟的新疆域。
毕竟,我记得上面提到的竞争对手对低能耗/微服务器的市场预期是占整体服务器市场的10%,无论如何,这并不是个小数字。
近日,AMD大中华区服务器销售总监赵永琳接受采访时表示,AMD将来在服务器里面走的路,会有x86,会有ARM,也会有APU。他用十个字总结AMD服务器的现状和未来——现实很骨感,未来很丰满。”
看来,2014年是个值得期待的年份。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