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IFS与数字校园的数据整合
考虑到我校内部各种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及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数字校园的建设采用了松散耦合的整体架构,从而做到局部的升级及技术变换不影响全局业务的稳定性。但是这种松散耦合的架构并不表示数据可以是孤立的、沟通不畅的,这种架构尤其需要重视数据资源的整体规划,在单一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保持与整体的一致性。
New-IFS基于松散耦合的设计思路整体规划财务相关的数据资源,将财务数据分为运行于财务专网的财务生产数据库和财务历史数据库,以及运行于校园网的财务共享发布数据库和财务共享发布历史数据库。两个网络之间通过运行于堡垒主机的数字校园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如图2。同时为了加强财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应用间的互操作,在堡垒主机上同时部署了数字校园服务总线,将与财务业务相关的服务接口整合在该总线中,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即时互通。
制定数字校园信息标准
在参考上级管理部门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本校信息系统建设标准。在标准中尤其重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部分的标准设计,包括数据格式、编码、标准代码等。标准中应明确应用规范、应用分级、数据规范、数据分级、数据责任部门、数据授权等。通过标准的建立,确保公共基础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基于业务支持和数据利用规划数据资源
业务系统的建设一般是着眼于对相关业务的直接支持,对应生成的数据为生产数据或运行数据,这些数据如果不进行全局分析和设计的话,站在全局的角度看就是孤立的,形成了数据孤岛。如果站在全局的角度设计,就需要将其中作为全局基础的数据或与周边业务共享的数据提取出来,形成所谓共享数据,有了共享的考虑之后就增加了数据的广度考虑。如果再考虑到数据时间刻度和演进过程,则需要设计所谓的历史数据,虽然历史数据对于业务的过程支持不是很必要,但对于数据的深度利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所以站在时间的角度,历史数据的考虑又增加了数据的深度考虑。数据资源的整体规划需要兼顾业务覆盖范围和数据时间跨度的广度和深度的总体布局,为将来的深度利用和增值服务打下基础。
财务系统产生的数据存储在财务专网中,并在专网中保存所有业务数据的历史数据。在校园网和财务专网之间建立安全的传输渠道,实现其他业务和财务业务的数据交换。在财务专网的数据根据需要共享到校园网的财务共享发布数据库中,这些数据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交换到校园网的财务共享发布历史数据库中。这两部分数据将作为信息服务系统和数据仓库系统的数据来源,为其他业务和个人提供数据服务。
基于信息标准建设数字校园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的实现隶属于不同信息系统的数据的松散耦合设计。系统设计人员为了简化设计,常常直接利用各信息系统的数据表或视图建立跨业务的视图,这样导致了相关信息系统的紧密耦合。这种模式只能解决即时共享的交换方式,不能解决需要特定时间发布的数据。比如人事处给财务处传递工资数据,这个数据需要在特定时点确定发布后财务处才能接收,在此之前,人事处可以随时修改。如果采用这种交换模式,只能额外通过管理规定,或在应用功能的使用上加以控制。但是如果建立了数据交换平台,可以支持即时交换,也可以配置为定时交换,这样从数据的传递调度上就确保了数据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共享和交换。
这里提到基于信息标准建设的数据交换平台,是因为建立在信息标准的数据交换部署和实施都易于实现和管理。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