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BBS为何降温
校园BBS的热度似乎是被2004年《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降温的。以封闭化、校园化为改革目标,自2004年开始,高校校园BBS严格执行实名制注册。
实名、封闭,BBS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人人网(当时还叫“校内网”)、饭否、博客、豆瓣等网站出现迅速补上了学生们在网络上发布意见的需求。
清华大学的BBS在2005年经历了从校内走向校外的过程。此前,“水木清华”站曾是中国教育网的第一个BBS,也是人气最高的校园BBS之一,但于2005年3月16日被封禁校外IP之后,原站务委员会在校外筹备新站“水木社区”,复制原站内容。校园BBS从校内走向校外,虽然人气增高了,但登录BBS用户更加复杂了,帖子质量也有所下降。
2011年年底,有着15年历史的复旦大学日月光华BBS站发布公告,着手关闭66个人气低迷的版面。其他一些高校的BBS的版主,则着手改版,记者发现,有些高校的BBS,在线人数已经不足20人,人气依然很旺的BBS寥寥无几。
《北京大学2012年度网络舆情分析报告》分析称,实名制对于高校BBS的发展乃至存续造成了显著冲击,但是相对具有非营利和准公益性质的校园BBS转型后,更加契合校园信息平台的定位,风险性较小,但技术改造和安全保障压力则增加了不少成本。
李婷婷觉得,BBS确实存在缺点,比如页面单一、互动功能不强,在与人人网、豆瓣、微博等网络平台相比时,显得“有点古典”。
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李智感觉到了校园BBS的人气下降,她认为这与BBS本身具有的局域性有关,校园BBS的活跃用户就是在校学生,学生毕业后很少会登录,但又有新的学生加入,校园BBS整体保持平稳发展。但她也不认为微博、微信会代替校园BBS,正如社区BBS一样,校园BBS是特定区域内的网络信息平台,信息精准度最高。
“微博上太杂了,难以找到共鸣,人人网上实名制不好说一些心里隐秘的话。”王晓艺认为BBS依然有她的魅力所在。她的同学们如果能在毕业时,通过自己发帖在南京大学小百合BBS成为当天“十大”热帖是相当有成就感的事,“毕业没有遗憾了”。
校园BBS是一只不死鸟
学生喜欢,是北京大学一直坚持着力保护并努力建设好这个“具有浓浓校园味儿”地方的原因。
“学生最反感的就是删帖,解决问题才是根本之道,要不学生以为有黑幕呢。”张勇笑着说。“未名”BBS上时常会有学生对学校某一项制度、某一位老师的“吐糟”,有老师看到非常生气就直接要求查学生信息,张勇会选择先做老师工作,然后建议老师听取学生心声,正面回应问题,这样往往有更好的效果。校内的保卫部、图书馆、餐饮中心等几乎所有管理服务部门,也都开通了专门的ID及时解答学生咨询。
针对有学生在BBS上发帖讲述自己心理上“受伤”的经历,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在BBS上开版,开导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并保证任何人都看不到咨询者的ID,包括网站管理者。
另一方面,学校各方给予BBS充分的支持和尊重。北大校长就是未名BBS的站长,2012年和2013年学校的“新年讲话”中,校长都会特别提到送给“北大未名BBS的网友们”,不少校内领导都是BBS的资深“潜水”(只看帖不发帖)用户。
李智认为,要保持BBS的活跃度,就必须提升BBS上校园信息的精准度,选择运营能力强的版主管理版面。她特别建议,学生对于校园内BBS的纯洁性要求高,容忍度较低,在学校办活动拉赞助时,要仔细考虑是否将BBS作为洽谈的资源,过多商业化对于校园BBS发展是不利的。
为了适应最新的网络潮流,北大未名BBS与开通了加V认证的官方微博实现互通,还及时开发了手机客户端。每天,BBS上的热帖都会被编辑成微博的形式发布,而在微博下的评论也会转到BBS上。除此之外,北大青年研究中心每天都在做BBS上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把最受学生关注的帖子和回复整理成文,真实记录学生们的网络生活。
“只要学生依然有戴着面具讲心里话的需求,学校依然有教育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大学校园还需要有效的交流平台和自己的精神家园,只要我们不放弃,BBS就会一直活下去。”北大青年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蒋广学如是说。(记者 陈璐)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