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05年,教育信息化基础网络的建设经过十年发展初具雏形,进入西部攻关建设阶段。正值此时,呼喊多年的教育资源建设和利用也日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资源的问题首先是人的问题,是共享。
作为我国远程共享教育资源的示范性案例——上海交大、浙江大学、西安交大共享学分,从一开始就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合作。两年半来,这一类型的合作在国内虽然已非孤案,但仍然是跨地域多高校学分互认的唯一案例。
先行者的孤独,折射出高校之间的合作将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就像信息化行业里面的行家常说的:没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只有等待解决的机制问题。
三高校合作之所以引人关注,不只因其跨地域、多高校,更因为其合作跨越了技术层面,涉及到高校传统体制的改革。这种改革必须多校联动,合作的影响力和示范效应正因为其难度而增大。而且,也正因为这一合作以东部优势教学资源补充西部高校,以达成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其社会效益和影响力远大于单纯的同一地区高校合作。
研究这一迄今为止仍是规模最大的合作案例,考察其合作进程,将给后来人许多先行者的共享方式与合作经验。
改革:异地学分互认
2001年12月31日,各大报刊的文教版面上几乎都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高校有望实现异地学分互认。
这个1987年就在欧洲已经实现的概念,第一次以郑重的姿态出现在中国学子面前。教育部在中央财政专项支持下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关键技术与支撑服务系统”重大项目,总经费3200万元,其中“基于天地网的远程教育示范工程”由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联合承担,项目总经费1000万元。
“天地网”是为了教育机会均等:“提供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支援西部高等教育,促进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明确的目标让这个被简称为“天地网”的项目一面世便引起了多方关注。
2002年6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三名校(以下简称三校)率先签署了合作协议。
2002年12月、2003年10月,宁夏大学和西藏大学先后加入(以下简称五校)。基本形成东、中、西互动的局面。
采访中根据三校提供的数据:3年多来,基本上以三校为主,共建了优质课程89门、4243学时。其中20门填补了西部高校的空白、29门明显提高了课程水平。
三校提供的营销管理、资产评估、计算客户关系管理等课程,之前不仅宁夏大学、西藏大学教师尚无法开设,在西部相当广泛的范围内也是空白。此外,如计算引论、算法与数据结构、管理信息系统等,有关西部高校虽已开设,但是长期以来课程水平较低,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的需要。
五校将“跨校选课”纳入教学计划中,鼓励学生修读跨校课程,对跨校学分予以认可。24000余名学生修读了41000余门次课程。其中,上海交大等东部院校帮助宁夏大学、西藏大学建设优质、特色数字化课程7门、233学时。
合作往往带来创新。上海交大率先提出并实践了基于日常教学基本单元——实时课堂的资源共享新途径。这五家高校在交流中发现:东西部教育的差距,很大程度上由课堂教学的差距累积而成。针对这个问题,“天地网”利用同步直播及异步点播,将名校课堂的全部信息“原汁原味”地、完整地呈现给西部学生,使之及时获取“新鲜”知识。实时课堂的共享有利于将远程教学课程列入各校日常教学计划,使远程教育能够真正“落地生根”,保证了资源共享可持续发展。
五校在合作中进行远程教育的全方位合作:对通识课(通用知识课)提供点播、直播、作业、答疑、个性化学习数据分析等全方位网络支持;重点课则在此基础上同时由西部教师基于名校课程在当地向学生提供同步辅导。
课程教学很容易通过技术来解决,但再往后延伸到学分问题,就需要合作的高校具有广阔的心胸和基于长远考虑的开放精神,这也是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关心的问题。
五校在合作中实施了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以及专项奖学金等一系列跨校管理制度,这致使5家高校在远程教育的技术合作层面上,向深层改革延伸,进行制度变革,打破了延续几十年的高校“封闭办学的”局面。
五校共创远程教育技术平台
率先基于天地网技术实现了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整合以及与西部高校的有效共享,为后来者奠定了技术基础。突出的技术方式有:
1、多模式教案数据高效处理。
针对老师不同授课方式的特点,应用教案内容变化区域探测、有损无损相结合、运动预测与补偿等技术,实现了一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多模式教案数据高效处理算法——CSMX,该算法与国际通用的录制工具Microsoft Media Encoder, TechSmith Camtasia相比,在相同质量下,教案数据的容量降低了50%、CPU占用率降低了60%。它支持教案讲稿、屏幕操作、手写板书、鼠标轨迹等任意授课方式。将老师从形式的拘泥中解放出来,专心备课。
2、卫星网、地面IP网互联互通。
在西部一些迫切需要教育资源的地方,地面网络却往往相对比较缺乏,带宽也难以保证,而列入正常教学计划的内容应保证其固定通道,确保教学质量,利用卫星进行传输,通过分级可靠组播方式进入各学校及相应教室,这项技术基本解决了最重要的教学传输质量问题。
此外,现代远程教育的标志之一就是交互性,对实时性要求较高,而双向卫星延迟相对较大、上下行信道不对称,因此对于落地点有地面IP网的采用地面IP网外交互,无地面IP网的才采用双向卫星进行交互。
为解决卫星网误码率,平台采取了动态前向纠错FEC与自动重传请求ARQ结合的可靠组播机制,从而减少对带宽的需求。针对卫星相对延迟较大、上下行信道不对称的特点,系统利用外交互同步策略,以适当的等待时间Tw,来同步多媒体数据和系统控制命令。
3、支持知识点检索的课件同步生成。
根据对5个专业40位教师260份PPT教案的抽样调查,发现70%知识点出现在标题上。利用Agent捕捉PPT翻页,去除冗余,自动提取标题,生成知识点索引。对非PPT教案则利用MPL进行镜头分割,根据教案特点,通过颜色空间和可调时间阈值进行视频聚类,设计重要性得分原则生成视频摘要,根据摘要添加知识点索引。通过以上调整,可以达成同步实时压缩课堂全部场景(视频、音频、教案数据),自动合成为支持知识点检索的流媒体课件。该成果申请了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了三项软件著作权。
4、基于自组织社区的分类个性化指导。
我国远程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某一门课或专业的学习者众多、学生差异大。
为解决这个大难题,设计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组织社区的分类个性化指导技术:
首先,构建多属性用户档案模型,综合各学习环节的显式和隐式数据,生成学习评估矩阵。然后提出一种信任奖励和动态交换机制,通过动态学习行为驱动,发现具有相似学习状态的学习者。
在自组织社区的分类个性化上进行指导,给出各社区的学习进度、知识点掌握程度、等状态分析和学习资源推荐,并提供直观易理解的可视化结果。
“跨校选课”拉动西部
目前,由上海交大等五校研发的这套远程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五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联合办学”中。将面向教育系统的两大基础网络平台—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和中国卫星教育电视网(CEBSAT)有机结合起来,为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天地结合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
“跨校选课”尤其受到了西部高校师生的欢迎。截止2004年9月底,96门课程列入五校教学计划, 24791名学生共享选课41610门次,17056人次获得五校的学分,523人次获得奖学金。
2004年6月25日,上海交大、西安交大、浙江大学与广西大学、新疆大学等23所西部高校签署了“合作创建优秀教育资源西部共享体系”的框架协议,项目成果正推广应用到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大学、延安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艺术学院、宁夏第二民族学院、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河池学院等更多的东西部高校 。
2004年12月17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委托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大、华南师大等学校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天地网”进行了鉴定。经过认真考察和讨论,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此项目“工作难度高,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实用性强,成效显著,总体上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应用推广价值。”一致同意通过鉴定,并推荐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摸着石头过河
更多院校的加入让远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规模、成本、质量这三方面相互影响而又紧密相关的问题,这三方面的完美结合是远程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那么,学生、社会对互认课程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一直参与“天地网”项目实施的浙江大学汪建元老师介绍:西部的学校选择3所高校的课程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选修的学生很多。浙大的学生选择互认课程是完全自由的,而且整个学习的过程(考试是传统考试)全部在网站上完成,有一定的措施来鼓励学生选课,如在教学计划中规定,有2个学分必须选择其他学校的课程来获得;互认课程中和本校课程基本一致的可以替代。因此学生参加互选课程的学习是有一定的保证的。但是业余学习的学生,还是习惯于学校规定课程的学习,对于自主选择网上的课程学习只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2个学分,这样的学生为多。
西安交大的一位老师则表示,有部分学生对网上授课的认可度还不是很高。而社会对网络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没有传统的授课方式“正规”。消除这种偏见不但需要随着时间推移解决,加强宣传,也需要院校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远程教育质量。以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工作应用效果来说话。
“天地网”的应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汪建元老师以浙大学生为例分析发展瓶颈时提出两点自己的看法:
1、学费怎么收?目前这个项目是完全免费的。如果涉及到收费就有问题。举个例子:浙大1400人次参加课程学习,选择上海交大800人次,选择西安交大600人次,还要算学分,每个学校的收费的标准还不一样,那么浙大应该支付给上海交大、西安交大多少钱呢?是个很复杂、需要多方协调的事情。
2、涉及到文凭问题。如果说浙大一个学生在大学里就去选清华、北大的课程,最后毕业时发现他的教学计划里课程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别的学校学来的,那么他的毕业证书由浙大来发合适吗?他还算不算浙大的毕业生?
吹响远程教育先锋号角
而政府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判断,将决定学分互认未来的政策倾向,从而影响整个远程教育发展的效果。和其他国家比较,近年来,各国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有关远程教育的国家(地方)法规、政策的制定,是随着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形成而逐渐形成的,正在并已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远程教育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有关远程教育的国家与地方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远程教育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形成,都将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鉴于政策的重要性,我们迫切需要开展对远程教育政策、法规和体制的研究。其中包括对远程教育的有关政策及原则,即对宏观层次的政策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是对各远程教育机构在组织远程教育时的具体政策、原则和规定的研究,即研究具体办学单位微观层次的原则和策略,使远程教育政策研究有助于科学决策和政策的实践。
2003年5月24日,国务委员陈至立、教育部部长周济、科技部副部长邓楠在视察上海交大时专程来到远程教育学院检查“天地网”,在详细的询问学生选课人数,教学状态等情况后,陈至立在这种新型远程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报告上批示:“这种做法应提倡。”并指出项目组下一步要为解决中西部地区、尤其农村地区远程教育问题做出新的贡献。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明确提出“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中国作为全世界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远程教育实施过程也与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不同。如果说中国远程教育像一场刚刚吹响号角的战役,那“天地网”试点工程凸现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就像一支精良的先头部队,在探索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