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板电脑上阅读教材、听老师用幻灯片授课、打开网络课堂自学知识……教育的信息化,正在课堂内外悄然发生。老师的教法变了,学生的学法变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碰撞出教育改革的火花。
在教育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到2020年,国家将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育信息化意味着什么?它会掀起教育领域怎样的革命?让我们一起关注。
“满堂灌”变“动脑筋”,老师教法变了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一中学的一堂实验物理课上,孩子们人手一台电脑,或胸有成竹,或若有所思,或低头翻阅书本,想好了,就拖动屏幕上的电源、导线、小灯泡、电阻、电流表等,并联、串联,搭建起自己设计的电路。
“我们对每一个实验步骤印象都很深,再做实验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学生曲韦宁说。自己琢磨有了心得,还可以到教室互动式的电子白板前,向全班同学演示自己的实验思路。
与很多人认为的“信息化就是用信息设备教学”不同,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钟绍春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一种教学理念,是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育信息化首先应是教学模式的转变,其次才是方式方法的变革。”
用了信息设备,不意味着教学理念就成功“转型”。什么是“要我学”?以地理课“昼夜交替”为例,老师制作软件,给学生演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通过自转产生昼夜,还只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并未改变;“我要学”则不一样,老师让学生“动脑筋”:请探究,为什么太阳会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和太阳之间有什么样的运动关系?学生有了软件,就能自己“操纵”地球和太阳,实际地去摆一摆,让地球自转、公转,自己再观察地球上某一点阳光的变化,去获取关于昼夜交替的认识。
“‘要我学’是学生相对被动地接受知识,‘我要学’则是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索中,自己去总结、归纳知识。问题驱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更感兴趣;知识是自己获取的,学生也会获得更强自信心和价值感。这样学的知识不容易忘,忘了也能再推导出来。”钟绍春说,“这是真正的教育,但传统教学完成不了,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这才是教育信息化的真正意义。”
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有多个层面,可以被错误、低效地使用,可以仅停留在改变教学技术,也可以为教育带来一场彻底的革命。如果学校盲目引入教育信息化技术,而未将教育思路理清,注定会走许多弯路。只有当教育信息化服务于激发学生求知欲、释放学生求知能力,才算真正用好了教育信息化。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