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校园”的态势已经愈演愈烈。招生、就业、服务校园生活,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互联网+”的身影,同时,针对“互联网+”的创业也如雨后春笋。在这个大背景下,在线教育大佬们也纷纷盯上了校园这块大蛋糕,主打校园牌,争相布局。
现状
“互联网+”进校园攻城略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形势下,作为一个时代的标签,“互联网+”也开始与创新和创业紧密相连,“互联网+教育”尤其受热捧。
记者注意到,大佬们近年来在在线教育的布局不谋而合,均紧盯校园。围绕学校、学生、家长、老师这些校园的主要人群,各类提供在线学习,服务校园生活、校务管理、移动办公新功能的产品层出不穷。比如阿里师生、微狐、e校通、爱智学、腾讯“智慧校园”、超级课程表等。这些新型的“互联网+教育”产品更注重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信息及时、实用性高、互动性强、模式多元化,更有一些产品提供第三方教育资源和技术接入服务。
有研究报告预测,2016年底,家校互动信息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31.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97%。
除了在线教育大佬们的青睐外,大学本身也出现了一大批“互联网+”的产品,或者服务于大学生,或者服务于学校的招生或者就业。
比如今年北大就首次在招生中推出了APP,供考生实时了解北大的招生政策。实名注册后,还能和招生组联系,咨询报考问题。而在今年的招聘季,更是有不少企业的校园招聘也利用互联网+进行在线招聘。教育部也在今年首次推出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选拔赛,在校内选拔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其中,“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更是教育部对于参赛项目的要求。
案例
1北大学生开发共享单车平台
校园里自行车车满为患是个难题。北京大学3名毕业生研发出“共享单车”平台,供师生互借共享自行车,减少校内单车总量。如今,2057辆“共享单车”已上线,3万多名用户体验上了这一“互联网+”新成果。
张巳丁是“共享单车”平台创意人之一。他做过调查,旧车卖不出价,每年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会把自行车留在校园里。如何盘活校园自行车,让校内出行更顺畅?“共享单车”打起了自行车的主意:师生共享代步自行车,加装共享硬件,让每人都能随时随地使
用“共享单车”,解决校内出行和车满为患的矛盾。
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从今年四五月份至今,校园里“共享单车”数量已达两千多辆,每辆车改造费10元左右,即安装一个4位数车牌、配一个3位数码锁。
师生们租车方便又划算。加入微信平台,发送车牌4位编码,就得到3位开锁密码。到目的地,网页点击到达还车、结算费用。遇到车坏了,还可以即时报修。
张巳丁算了笔账:北大3万人校内出行约需1万辆自行车。“买一辆新车得花一笔费用。车主加入‘共享单车’平台,可以永久免费租车;无车者每次租车按时间和距离累加计费,租1分钟1分钱,骑1公里4分钱,一天封顶1元。再加上抢红包等活动,4年校园生活租车骑跟买一辆车的开销差不多。”
谈到平台的未来,张巳丁信心满满。项目前期靠风投可以维系,今后考虑以车为校园社交载体,与其他校园服务绑定争取盈利。目前的下一个计划是号召毕业生赠车或者收购他们的自行车,并在后台记录下原车主的信息,让这辆车成为一辆“有故事的”车。
2大学生发明找工作小助手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大四学生岑福燕在找工作时发现,每次只能在一个求职网站上搜索职位,每换一个求职网站就必须重新输入一遍关键词,很难根据一个检索关键词检索多家招聘网站职位,非常麻烦。
岑福燕说,大学生找工作并不容易,往往需要登录多个求职网站搜索,她很希望能有像百度一样的搜索工具一键式搜索出符合自己要求的软件。于是,她干脆自己开发一个手机应用。岑福燕说,由于经济所限,她主要是在WindowsPhone系统上进行设计。设计手机程序看起来不复杂,但真正做起来才知道不容易,她先后用了两个月时间,修改了两次方案才最终完成“找工作小助手”设计。
岑福燕的手机应用进入后,页面能够显示出14个主流招聘网站的导航。使用一键式搜索模式,她开发的应用可以一次性检索出5家招聘网站的相关职位,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同时,开发的手机软件还有人脸识别功能,也能减少反复输入密码带来的麻烦,也保证了安全性。开发完成后,岑福燕将应用放到了应用商店中,“现在这个软件已经有1000多的下载量”。
在自己开发应用的过程中,岑福燕也进步很多。她说,一个应用的完成需要很多知识的支撑,包括网页内容解析、本地存储等,很多内容都是在学校中没学过的,完全依靠自己自学完成。完成WindowsPhone系统的应用开发后,岑福燕的老师也鼓励她进行安卓、苹果系统的开发,帮助更多的求职者。
3智慧校园全程服务大学校园
大学的新生入学不免要先经过一个繁琐的过程:排队缴费、宿舍分配、军训服订制、分班选课……而学生、家长与老师、学校之间在信息互动上也往往缺乏及时性和针对性。
就在不久前,手机QQ推出了“家校-师生群”功能,试图通过QQ群的作业功能,促进家校沟通,实现教育交流一体化。腾讯QQ也推出了智慧校园解决方案,直接针对大学校园,从信息安全、学校管理、教务教学、校园生活四个方面提供“解决方案”。近百种功能涵盖信息安全、校务、教学、生活等方面。未来还将根据学校的需求进行定制。
在解决“新生入学”上,智慧校园总负责人王少君称,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公众号等方式申请接入智慧校园。通过校园号在新生入学前一个月内收集包括生源地、身高体重、兴趣爱好等,以此为依据进行分配宿舍、订制军训服等。
对于学生来说,在校新生只需用QQ扫一扫学校校园号的二维码即可完成注册;通过学校的校园号查成绩、选课,并随时获得老师的各项通知;可以通过“催还”功能尽快借到图书馆中被借图书;下了课去吃饭发现余额不够直接网上充值;临到毕业了还可以通过校园号接收各种就业信息或寻找创业机会等。
从正式推出到现在,腾讯QQ智慧校园已经与深圳大学等近百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协议。
创意
24小时可视“开心农场”
日前,2015年华北五省份及港澳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大赛在北京联合大学落幕,很多大学生的互联网作品都贴近生活创意巧妙。北京联合大学几名大三的学生设计了名为“微地”的手机应用,直接连接农民和市区的租地人。城里人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找到合适土地,同时,农户会在每块地里安装摄像头,承租人决定种什么蔬菜,并能随时看到地里蔬菜的生长情况。有时候碰见农民在地里劳作,还能通过摄像头唠嗑。作物成熟了,可以直接通过快递送到家。
这个软件犹如现实版的“开心农场”,为了完成设计,学生们多次走访农户,进行改造。学生们说,目前这个软件正在内测阶段。他们的这个手机软件在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手腕产品挽救低头族
北京联合大学5个大一学生,原本只是想做一个基于手机的测量直尺,没想到在老师的指导下鼓捣出一个手腕运动产品,拯救了低头族,其不足100元的成本也令学生们敢于和市场上动辄千元的产品一较高下。
如今已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二的学生刘逸飞介绍,他们原本只是想在手机基础上做一个测量用的直尺,后来发现低头族很多,于是学生们增加了难度,挑战只能穿戴设备的开发。
将一个小小的盒子缠在手腕上或者脚腕上,挥挥手,就能对着手机屏幕踢足球、打壁球。学生们介绍,这是一款体感游戏与穿戴设备的融合体。运动完,手腕上的系统还会显示有趣的系统对话:“您的得分相当于消耗了10片菜叶。”他们将这款小创意APP定名为“智腕”。学生们觉得,这个设备未来甚至可以帮助自闭儿童学习,进行康复训练。
关注残障人士研发辅具软件
来自台湾建国科技大学的大三学生赖韦豪带来的是辅具便利通的手机软件。他说,时常看到老人倒地没办法扶,生活中也时常看到残障人士的辅助器具出现故障无人来修。因此,他开发了辅具便利通,看到损坏的辅助器具随手拍下来,并将具体地址一起发送至医院后台,可以帮助医院等单位尽快发现需要维修的用具。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