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3PAR拥有惠普和戴尔需要的存储技术。
存储行业至关重要,这是惠普和戴尔共同出发点。惠普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多元化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拥有31,000项专利),但其近年来销售和技术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在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其营业额相比上一个营业年度下降了3%,从1184亿美元下降到1146亿美元。惠普在研究上投入资金不断消减,研究支出占营业额的比重不到4%(见下表)。实际上,有传言称,惠普前任CEO赫德之所以离职,是因为员工支持率过低。员工对赫德不满的原因正是他以放弃长期创新为代价来追求短期利润,不仅取消了整个设计团队,还削减了惠普的研发预算。而在公司存储和服务业务分部,2007年之后即出现了营业额下降。存储领域是惠普十分看重的领域,惠普把“节约存储空间”作为其三大发展方向之一。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并购在存储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公司,抢回因为研究投入不足而耽误的时间,尽快在存储业务上获得突破,驱动惠普6次出价收购3PAR。
比起惠普,1984年成立的戴尔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与惠普相同,戴尔实施的是多元化战略,在IT领域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商业相关如金融服务的发展。在2010年财政年度(从2009年1月10日到2010年1月10日),戴尔加大了存储领域的发展,扩充了主要产品如Dell PowerVault, Dell EqualLogic 和Dell//EMC的功能。戴尔在10年年报中写到,将朝更多的戴尔品牌或者联合品牌方向发展,这表明戴尔想改变目前代销EMC公司产品地位的愿望。从表中可以看出,戴尔与惠普的情况极为类似,即总的营业额下降,研发投资不足,存储业务发展不畅。戴尔研发投入不足比惠普还严重,研究支出占营业额的比重还不到2%。
相对于惠普和戴尔这样的产业巨头,3PAR非常小,但其在存储方面的技术和研究实力还有市场前景让惠普和戴尔非常羡慕。3PAR既提供单片存储也提供模块化存储,行业内有这个能力的还有EMC, Hitachi,IBM公司;而惠普、戴尔、甲骨文等公司只能提供模块化存储。3PAR在研究上的投资有丰厚的回报,在美国拥有32项专利。根据2010年3月的数据,在其公司657名全职员工中,有208名是研究人员,占31%。这意味着,一旦惠普戴尔并购了3PAR,那么就拥有了存储行业全方位的技术,同时获得了存储方面的众多专家。3PAR没有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是投入25%的资金用于研发,2009年56%的增长,五年来平均25%营业额增长,正是惠普和戴尔需要的。
那么这场声势浩大的并购会对存储行业造成翻天覆地的影响吗?最终的赢家是惠普,而存储产品的销售只占惠普销售的0.01%;从2007年到2009年,3PAR公司的存储业务营业额连惠普存储销售额的2%都不到。从行业竞争对手来看,行业老大EMC公司年营业额是155亿美元,其次是Seagate技术公司,为114亿美元。惠普收购存储公司,对其相关服务和技术发展是一个支撑,但短期内不会是惠普的主营业务。3PAR公司的良好技术与惠普良好的声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球销售网络相结合,销售额可能扩大数倍,这会让EMC、Seagate、Hitachi等公司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存储行业的格局,进而IT行业格局的变化,最终需要看惠普如何去管理操作3PAR公司。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杂志2010年10月刊)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