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校园一网通办提供了强大的智能技术底座,推动智慧服务从“数字化”向“智能化”跃升。通过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图谱构建,AI能够理解复杂的校务业务规则,并借助机器学习优化材料调阅流程;在一网通办平台中部署专用大模型,可以显著提升公文生成、智能填表、工作量智能统计等场景的办理效率。面对师生日益增长的智慧服务需求,高校校务数字化治理应契合AI教育应用发展趋势,积极探索AI在数字教育治理领域的应用拓展,通过智能体网关整合和多种AI工具协同,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从而提升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的智能化水平。
 
  本研究从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的应用需求出发,探讨AI融入一网通办智能化建设的应用模式,探索AI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分享华中师范大学的实际建设经验,旨在提升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的智能化水平。
 
  系统构成
 
  构建AI驱动的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需从一网通办的系统构建需求出发,在整体架构中合理布局AI方案,实现AI和一网通办的有机整合。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应从系统层面引入全局性智能化设计,将智能化元素恰当地嵌入相应模块,并在系统子组件层面灵活选择AI具体应用方案,从整体到局部实施AI工具链的按需调用。基于上述考虑,本文提出一种AI驱动的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入口、前台、中台和底座四个部分构成,形成一个一体化、层次化且紧密耦合的智能化一网通办系统,全面覆盖师生各类应用服务需求。AI工具组件有机嵌入这一体系,实现协同工作、按需驱动。
 

图1 AI驱动的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架构 
 
  智能一网通办入口是师生访问智能应用服务的统一界面,支持PC、移动等各类终端,提供查找、定位、使用的便捷智能服务。智能一网通办前台在师生登录获取相应权限后,呈现智能服务目录,并提供协同使用智能服务的个性化工作台。智能一网通办中台作为整个系统的智能中枢系统,充分整合AI强化系统智能化水平,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的智能应用环境。智能一网通办底座是底层的数字化IT设施,通过提供系统需要的算力、网络、存储及数据接口,为整个智能化系统提供稳健的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通过构建AI驱动的一网通办应用入口,在电脑端和移动端提供便捷、个性化的一网通办应用准入通道。通过智能一网通办入口,师生可进入基于策略的个性化系统前台,便捷地选择、定位并发起所需的应用服务请求。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将呈现个性化的应用控制台,借助具备智慧感知的智能填报组件,通过上下文交互快速精准获取师生应用需求,并提交智能处理系统进行后续处理。智能一网通办前台通过智能接口灵活地访问校内应用服务系统,如人事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等,其智能应用接口应具备智能侦测、服务交互、应用调度、服务响应的聚合机制,有效避开故障节点,精准获取可用资源,且支持快速请求、快速释放,避免系统死锁,降低系统迟滞,从而提升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的整体响应能力。
 
  智能一网通办中台是AI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的重要枢纽,包括AI中台和区块链中台,两者分别负责智能化整合和系统的可信安全。AI中台支持多业务的Prompt调用,支撑一网通办业务上下文的预训练与指令微调,通过文本、图像、视频多模态强化交互,在有监督微调(Supervised Fine-tuning, SFT)或人类反馈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 RLHF)等多机制干预处理下,构建AI一网通办能力输出的全功能AI中台。为保障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的信息安全及可信访问,引入了AISecurity可信安全框架来保障AI安全,支撑可信的安全身份认证以及全链路的可信API访问,实时监测AI系统的潜在安全威胁,并通过沙盒技术进一步管控AI安全风险。
 
  智能一网通办底座提供智能算力和底层数据库基座保障,由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数据库系统构成。数字化基础设施提供智算能力、网络系统及存储系统,以InfiniBand等高速互联网络连接支撑一网通办智算调度的算力系统,并融合高性能FC存储系统及新一代分布式存储提供一网通办存储系统。
 
  构建模式
 
  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的构建及落地,需探索适宜的模式。在梳理其业务知识库的基础上,对智能化一网通办业务开展大模型预训练及指令微调,以逐步构建一网通办业务大模型。然而,从零开始训练大模型所需算力成本极高。为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可考虑整合业界已有的通用大模型,通过大模型应用网关实现按需调用,并基于现有能力进行推理、微调,最终通过智慧校园一网通办智能化应用为用户提供数字化服务。
 
  智慧校园一网通办业务众多,涵盖多个领域,为有效构建一网通办智能化系统,需全面梳理智慧校园业务知识库,建立语料完善的业务知识图谱。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知识库中的业务数据进行标记化处理,并经过人工审核筛选,剔除无用的语料,对语料上下文进行细粒度切分,打上相应的分类标签,整合形成高质量的AI语料。随后,对规整化的语料库进行向量化转换和聚类处理,以满足大模型微调的要求。采用预训练、有监督微调或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等方式,对精准调校、数据优化后的语料库进行微调,并在智算算力环境的支撑下,持续开展AI驱动的一网通办大模型本地化推理,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础上逐步优化迭代,从而实现智慧校园一网通办大模型的本地化改造。
 
  智慧校园一网通办系统智能化升级的目标,是实现智慧校园业务应用的智能化治理。在引入国内通用大模型构建智慧校园一网通办智能服务系统时,应避免过度依赖单一模型,可以集百家之长,尝试构建一体化的智慧校园一网通办智能业务融合网关。通过一体化融合系统封装众多大模型的AI能力,实现灵活按需调用,整合智慧校园一网通办内外业务系统,最终完成智慧校园一网通办智能化应用的聚合,从而给师生提供灵活多样的智能化一网通办服务。
 
  建设情况
 
  华中师范大学全面推进智能化一网通办建设工作,以AI技术对一网通办系统进行重构,实现与DeepSeek等多个AI智能体的深度集成与协同对接,在已有应用系统基础上推进智能化,完成“小博同学”等智能化工具与教务系统、科研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研究生系统、资产设备系统、校办OA、邮件系统、一卡通、流程平台的全面对接,推出一批持续迭代优化的AI工具集,为师生提供便捷的AI服务,提升了一网通办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学校一网通办系统集成了一系列便于师生使用的智能化工具,构建了功能丰富的AI工具集。师生通过便捷的单点登录即可获取相关权限,并开箱即用各类AI服务。一网通办系统持续集成各类AI工具并不断优化功能,支持AI协同的PPT制作、AI文档协同办公,提供各类易用好用的AI搜索服务,支持“扣子”等主流AI智能体的设计开发,将AI即服务(AIaaS)深度整合到一网通办系统中。
 
  深度集成于一网通办的AI办事助手“小博同学”,具备多轮上下文的智能交互能力,师生可以便捷地进行各项业务的咨询,精准获取智慧校园业务的使用说明、问题解答及处理办法。除了支持丰富的AI智能问答外,AI办事助手还能够主动识别用户潜在的办事需求,例如师生输入“无法上网”等类似问题时,若AI问答无法完全满足师生的需求,将自动显示网络报修的服务流程应用表单,用户提交报修信息后,系统会自动调用一网通办流程办理API,发起人工服务请求,从而实现AI智能问答、一网通办服务流程和线下人工服务的深度无缝整合。
 
  此外,学校还基于企业大模型打造了AI科研助手,支持文献智能检索、文献智能研读等科研工作,助力师生开展科学研究。AI科研助手支持便捷的智能文献检索,可聚焦科研文献的关键内容,智能辅助优化文献综述,协助师生定位相关科研资源、关联科研机构,支持研究领域、学者以及研究方向等多维度的论文调研。AI科研助手还能够帮助师生理解交叉学科领域的科研概念,支持师生在论文阅读中进行科研内容问答,或发起开放式科研问答,并聚焦研究内容进行智能归纳,进而提升科研效率。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5年9月刊
  作者:解攀科、吴绍靖、廖莉莉、陈娟(华中师范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责编:余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