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802.1X认证过程示意图
802.1X协议是一种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协议。如图2,802.1X认证系统一般包含三个实体:客户端(Supplicant)、认证系统(authenticator system,通常为支持802.1X的接入交换机)、认证服务器(authenticatorserver)。客户端向认证系统发起接入请求;认证服务器验证用户账户,并通知认证系统是否开放业务数据接入端口。802.1X的认证数据流和业务数据流是分开的。在认证前,客户端只能发送认证数据包,直接屏蔽了ARP 广播;认证成功后,对该主机开放交换机端口的业务数据接入通道,不改变用户的数据包格式和传输路径。目前,大部分主流交换机均支持802.1X,可以较为方便地实施802.1X认证的分布式部署。
在不结合其他机制的情况下,802.1X认证会出现以下问题:第一,接入交换机作为认证者,只能绑定用户主机的网卡物理地址MAC,只要MAC是通过认证的数据包都被允许通过,因此IP冲突、ARP攻击等各类局域网安全问题依然存在;第二,802.1X无法进行基于用户的带宽控制。
针对上述802.1X的问题,大部分支持802.1X 的交换机同时也能够从DHCP包中获取主机IP地址,因此可以在部署了DHCP 的情况下,实现IP+MAC+端口的绑定,解决IP冲突、ARP攻击等网络安全问题。在使用固定IP的情况下,目前部分厂商交换机可以通过私有机制使认证交换机获取用户IP地址,但通常要求认证系统和交换机是由同个厂商提供才能实现该功能。
两种协议在高校网络中应用的建议
校园网中用户数庞大,局域网内数据交换多且频繁,如文件传输、局域网游戏;校内资源丰富,希望达到高速资源共享,如校园数据中心资源、图书馆资源等;网络应用复杂,组播流量大,特别是视频流量;用户群活跃,喜欢尝试对网络的攻击;不同区域的用户群体不同,网络流量特征有差别,管理需求相异。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总结出PPPoE认证更侧重于管理,802.1X认证则可以更好维护网络性能。校园网中认证模式可以基于用户群体特点和管理需求进行选择。
表1 高校中不同群体网络流量的特性
如表1所列,高校网络群体一般可以分为学生群体、办公群体、家属群体。学生群体较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网络使用频繁,数据流量大、局域网内数据交互频繁,隐藏大量网络攻击行为,如果针对这样群体部署PPPoE,要求BRAS有很大的业务处理能力,实施成本高;反之,如果部署802.1X话,网络利用率较高,实施成本比较低廉。办公群体以网页浏览、文档传输为主,对网络的要求是安全性高和带宽稳定,在办公场合部署PPPoE,则更方便管理,网络稳定性较高。家属群体是消费型的群体,用户间数据传输较少,用户希望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带宽,并愿意为此差别付费,因此部署PPPoE会更为合理。
PPPoE 同时管理了用户接入认证和用户数据传输,适用于对带宽管理要求较高的场合。802.1X 只对用户接入进行控制,适用于内部数据流量较大,用户带宽管理需求低的场合。两种认证的实施都要结合一定的网络安全手段,才能更好体现协议优势,防止协议漏洞引起的安全问题。PPPoE 的宽带接入服务器BRAS 和802.1X的认证服务器,都要做好DDOS攻击防御。
(作者单位为华南理工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