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绿色手机需监管部门、运营商、手机安全厂商形成合力
“治理手机相关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多方面的工作,涉及手机软硬件设计、病毒防范、测试认证、监管治理、立法打击等多方面综合治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桂立表示。
今年初,一款以手机环保为核心的免费手机软件AM321推出,短短几个月下来,已经有450万手机用户下载使用。工信部的测评显示,这款软件对垃圾短信的拦截率达到了 96.32%,而误拦率控制在1%以下。“这么多人下载表明了用户对于手机安全的渴望”,研发该软件的光芒星空首席执行官马昕说:“这款软件可以通过智能过滤提高拦截率的同时减少误拦。同时,它还可以通过黑白名单管理减少骚扰电话、响一声吸费电话的危害。”
专家表示,要打造绿色手机使用环境,仅仅依靠技术手段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要想根治此类侵害还需要监管部门和运营商的大力行动,封堵监管漏洞,建立更严格的追责制度。
今年,移动运营商联合采取了一些行动规范市场的行为,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运行网间垃圾短信联动处理平台,联手进行垃圾信息自主屏蔽。同时将用户每日发送短信的数量限制在非节假日每天将不得超过1000条。针对逐渐增多的手机病毒,运营商也在加紧研制和部署手机防病毒系统。在近日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保护手机上网用户安全联盟”也宣布成立。腾讯、优视科技等16家企业签署协议,号召全体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共同保护手机用户上网安全,加强行业自律。
曾明发说,9月1日手机实名制将正式实行,“手机实行实名制以后,可以减少不法分子通过频繁更换手机卡进行短信群发的行为,同时也可以对大量发送垃圾短信的号码进行追责。但是由于我国未登记用户数量庞大,全部实现实名制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为进一步解决手机安全问题,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代晓慧表示,工信部将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同时制定手机安全相关标准,与产业链各界共同促进我国手机产业健康发展。
曾明发也建议手机用户积极向12321举报受理中心举报,维护自己的利益。“很多手机用户以为举报很麻烦,其实是举手之劳,很简单也很便捷。用户举报的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越多,我们的数据库就会越大,对它们的拦截也就更有效。”
专家建议手机用户要掌握一些安全防护知识。像乱码短信、彩信可能带有病毒,收到此类短信后应立即删除,不要浏览危险网站,同时最好安装手机安全软件,来防范病毒和木马的侵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