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以来,山东大学构建了以“全域数据库、网上服务大厅、校园E站和学院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以业务为导向,针对各级职能部门信息系统进行建设与升级。随着学校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各业务系统数据快速增长,这些数据已经成为推动和引领学校决策与创新的重要资产。
然而,如何深度挖掘这些数据的潜在应用价值,仍然面临一系列挑战。学校全域数据库对各业务部门进行了数据汇聚,但对业务部门的具体业务和实际痛点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不同业务部门数据进行深度业务融合的程度不够,数据尚未发挥更好的决策支撑作用。决策报表大多通过手工方式处理数据,存在工作量大、准确度低、安全性差的问题。业务调整快、规则变化快,临时统计的报表不能满足实时查阅的需求。缺少对各种业务数据综合分析、统计的平台,不利于管理者掌握学校全局信息。
为解决上述问题,山东大学在已有的全域数据库和学院服务平台基础上,聚焦于数据分析展示和角色权限管理两大内容,构建起包括全域数据库技术框架体系、校级报表服务平台、“岗位-角色-用户-数据”一体化管理以及数据多维度融合展示的管理驾驶舱分析展示平台。
管理驾驶舱架构如图1所示,通过全域数据库实现对学校各类数据的多维度、跨系统、跨时域有效整合;经过数据汇聚、转换、融合、封装四级治理,持续提炼数据价值,组织成为面向业务主题的、多源的、随时间积累的、交互式统计分析的数据模型,并集成强大报表工具进行深层次展示;通过“岗位-角色-用户”的分级、分类授权,实现面向各级领导、不同群体的个性化、常态化驾驶舱联动运行服务。
图1 管理驾驶舱架构
全域数据库技术框架体系
全域数据技术框架体系建设是实现管理驾驶舱业务模型、理论支撑和决策正确的基础保障,而体系的建立则必须遵循“标准先行”。2018年起,山东大学以国家及教育行业相关标准为指导,构建起一套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校院两级数据标准体系,包含18个数据子集和配套的信息编码规范、数据引用说明等,并明确了校内权威数据来源与数据目录。根据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表及相应的元数据信息,包括表的基础数据信息、业务数据信息、管理数据信息、标签数据信息、学缘结构数据信息等。
数据标准确立后,以数据平台层和数据开放层为切入点,打造湖仓一体的学校数据中心与学院数据中心,对学校和学院数据进行存储,将数据仓库的管理能力与数据湖的灵活性融合起来,为高校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存储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提供了便利。如使用关系型数据库存放事务性数据,使用高性能分析性数据库存放分析型数据和计算较为复杂的数据,使用分布式文件存储平台存放文件和大批量数据。同时使用统一的数据接入工具,获取、共享校院两级数据,打造校院两级的接入一体化平台,为后续资产管理、数据服务、数据开放等应用场景奠定技术与资源基础,最终实现全校数据资源统一化、标准化、服务化整合,从而对管理驾驶舱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服务。
校级报表服务平台
为统一展示学校管理驾驶舱各项业务,全校报表服务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旨在提供强大的应用支持,包括建模、画像、溯源、归因、决策、预测、可视化等功能,并以数据标准为指导,与学校全域数据库进行对接,为业务报表模型提供标准化的数据资源。平台内部通过集成多种流程和工具,可实现对数据高效的整合、处理和汇总。在报表创建方面采用了直观的拖拽式交互设计,简化用户配置时的学习难度。同时还具备高度的自定义能力,允许用户自定义计算公式、数据聚合方式以及参数指标等,确保报表能够按照特定的业务逻辑和数据分析需求生成,满足个性化的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
此外,平台具备较强的兼容性,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平台和设备,确保用户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方便地访问和查看报表,从而使决策者能够更直观、更快速地了解当前状况和趋势,并做出针对性决策。
一体化管理思路
管理驾驶舱主要以学校、学院、个人三个层级视角出发,按照《山东大学数据资源管理办法》《山东大学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要求,遵循“一数一源、最小必要”的原则,通过与山东大学现有信息化服务平台中的用户、机构、岗位、权限进行对接,明确驾驶舱业务需要和职能边界核定数据使用范围,可视化配置管理权限、人员权限、报表权限、数据权限,权限设置精细至单元格,以防出现数据越权的情况。
校级领导可以查看所有功能模块,其数据涵盖一校三地八校区,也可在每个功能模块中,查看各单位职能部门的汇总数据,直至最终定位到个人层级的画像。学院层领导可查看本单位各功能模块的统计分析数据,粒度更加细化,从各维度、以多样的图形展示单位领导关注具体指标,并可最终定位到个人层级画像。个人则根据职能的不同,查看与自身职责相关的数据统计,最终显示为教职工的个人画像和学生个人画像。
多维融合的管理驾驶舱
以全域数据库技术框架体系、校级报表服务平台和“岗位-角色-用户-数据”一体化管理为基础,山东大学按照“1+7+N”的思路进行主题划分,以“深邃风格、突出中央、深入细节”为宗旨进行页面设计,将展示页面划分为驾驶舱首页(校情总览)和7个分屏页面,并最终以多维融合的管理驾驶舱的形式进行综合展示。
校情总览作为管理驾驶舱最为核心的页面,其整体指标分为9个部分,除7个分屏页面的重点信息外,还包括党建以及今日校园两块内容。如图2所示,页面设计选择科技深蓝为主色调,采用纵向五屏的方式,以“今日校园”为中心对各类指标进行排版,以橙色突出显示党建指数,总体展示学校当日校园情况及重要校情校貌,方便决策层快速了解校园整体情况。

图2 管理驾驶舱资源保障分页
七大分屏页面则是以学生培养、学科教学、科学研究、人才队伍、资源支撑、社会服务和学校安全为主题进行分类展示,通过对各个主题领域下细分指标数据的充分挖掘,实现覆盖校、部处、学院的多级数据直连、信息直达,并对关键指标提供详细的分析服务,使领导层能够更为清晰、全面地掌握学校的基础校情校貌、总体发展态势及各项业务的态势情况,辅助支撑管理精细化与决策科学化。
后续将进一步完善管理驾驶舱,发挥“观、处、督、赋”四大核心能力:“观”是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支撑保障”等要素,汇聚教育数据、视频、图像等多维数据,感知学校运行状态;“处”是坚持“平战结合”,实现贯穿学校“1+8+8”的安全体系闭环,作为应急管理中心,服务学校领导高效指挥调度;“督”是运用数字技术,支撑非现场数字化监管,助力增强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联动监管能力;“赋”是加强数据开发与创新应用,促进部门业务流程再造、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手段变革。
未来,山东大学将拓展各维度专项驾驶舱能力,结合各校区三维建模,建设学校整体智能运行中心(IOC),形成“学校、业务部门与学院专项数据看板+团队与个人数据画像+学校重要上报数据分析”为一体的数据决策体系和多部门高效协同的工作体系。
高校的数据工作者应当认识到,随着学校业务模式的拓展,新型业务数据也往往伴生出现,因此数据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久性工作。管理驾驶舱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数据难以支撑决策等问题,但其运行过程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行优化,例如如何有效集成、处理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促进驾驶舱项目数据更加饱满;用户涉及校领导、学院、业务职能部门以及师生等各类群体,不同群体关注点与使用习惯存在差异,如何根据用户反馈进一步提升系统体验感;强化“岗位-角色-用户-数据”的权限审计与管理,实现访问控制机制,敏感数据采用加密方式存储和传输;建立安全审计机制,记录系统中的操作日志、异常事件等信息,便于追溯和排查安全问题等。
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24年12月刊
作者:何泽鲲(山东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责编:陈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