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长三角一体化数字文明共建共享 ——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 在浙江桐乡乌镇举行。作为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大会以“潮起长三角 数启新未来”为主题,汇聚三省一市政企学研代表,共商“十五五”时期区域数字发展新格局。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李星围绕《IPv6、大模型、开源人才培养和创新生态》作主旨演讲,分享前沿洞见。相关观点被《浙江日报》整理收录于11月9日的峰会特别报道中。
李星:熟练使用AI与时代同行
创新生态如何形成?回顾历史,一些技能对于下一代人非常重要:十五世纪,熟练运用文字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上世纪末,熟练运用计算机的孩子是时代的朋友,比如乔布斯、比尔·盖茨等。如今,能够熟练使用AI工具的孩子正与时代同行。
展望未来,我认为,开源能让你做到知识的自由,大模型将实现能力的自由,IPv6技术能实现连接的自由。其中,IPv6技术、特别是跟IPv4互通的技术已经成熟,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中国正引领全球开源生态,三件事结合起来,或将深刻改变世界。
要实现这一改变,首先得有文化基因。未来联网的大模型时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CEO、一个中小企业家,每个人都可能拥有自己的大模型和众多智能代理。新的通识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下一代成为“企业家”。在这方面,长三角的“基因”优势显著,要建立兴趣驱动、回馈社会的激励机制,让老百姓共创美好生活,引领新潮流。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李星在2025年数字长三角发展大会上的发言
来源:浙江日报(记者 胡静漪 整理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