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7月24日讯(记者 姜乃强 纪秀君) 记者从今天在京结束的全国高校科技产业工作会议上获悉,2000年至2004年,全国高校科技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2829.80亿元,创造了166亿元的利润,向国家纳税132.68亿元,上交学校39.84亿元,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等学校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次会议上,有6所高校介绍了他们在高校科技产业方面的做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积极开展校办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对于促进高校科技产业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北京大学于2002年以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清楚、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组建了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开展了对学校企业的改制和产业整合与资产重组,2004年,校办科技产业年产值达到245亿元。清华大学科技产业2001年启动校办企业的改制和规范化管理试点工作,实行校企分开,撤并系、院、所公司,取消企业名称中的“清华”冠名。2003年,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截至2004年年底,清华控股公司的总资产已达210亿元。
复旦大学与上海杨浦区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为指导,突破了传统的科研教学范围向产业化领域延伸,并在与企业、政府相互作用的网络化环境中实现其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业化;华中科技大学初步形成了“校内建研发中心、学校周边建孵化器、开发区内办大学科技园”的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链条;中南大学实施“学科性公司制”五年间,学校以技术成果等无形资产为主体的1.4亿元资产,带动了社会7亿多元的资金、资产投入;东北大学校办科技产业经过“放水养鱼”、“孵化放飞”和建立新型产业园区等三个阶段的发展,培育了以东软集团为代表的15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