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看好创新实用
2005-11-22
欢迎参加科研发展频道有奖读者调查 更多调查

  11月20日是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二天,所有作品展示闭馆,633位选手的701件作品接受了评委专家质询。为体现公正、权威,此次评委团由52位没有高校背景的评委组成,他们中有6位院士,其他都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在一整天时间里,他们按照先进性、科学性、应用性三个标准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打分。

  看重思维方法创新

  中国医科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邓希贤是大赛生命科学组评委之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创新项目不分大小,最重要的是看背后的科学思想。有些项目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做些改动,而有些项目尽管不大,但是作者的思维方法不受约束,敢于向前人发起挑战。我们特别看重后一类。”

  接着,他推荐了吉林大学的参赛作品“FolinB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据了解,该作品是整个大赛中为数不多的“方法创新”。目前,国内测定蔬果维生素C主要用三种方法,都存在样品处理复杂和效率低(单测一个样本需要至少3个小时)的问题。吉林大学学生张大海、杨婷运用了一种新的方法测试维生素C含量,只需要1至2分钟,高效率、高精确度受到了几位评委的高度评价。

  作品应用性需加强

  与生命科学作品相比,科技发明类作品则更侧重作品的应用性。据了解,科技发明类的评分标准是先进性(创新性)20%,科学性30%,应用性40%。尽管有些作品在科学性和创新性上都做得不错,但在应用性标准上有欠缺。

  如某高校学生研制了“全功率脚踏轿车”,实际上是一部三个轮子的自行车。由于该车由一辆三轮车改装而成,尽管踩踏该车比骑自行车省力,但是缺乏汽车的速度和自行车的体积优势,在马路骑车族中推广的可能性不大。

  团队力量完善作品

  “在创造发明中,一个人思考肯定是有局限的,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最终解决问题。”薛德馨评委随后推荐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参赛作品“小型无人地面侦测平台。”

  据了解,该作品由华中大学的5个本科和研一学生耗时1年半完成。值得注意的是,这5名学生分别来自该校机械、自控、电力、光电等4个不同院系,由于他们各有所长,尽管作品难度较高,但是进展顺利,半年前已经基本完成。

  该作品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一种行星轮链式越野机构,能够轻松地翻越赛场内的楼梯。 作者:□张骞报道 刘畅摄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