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是第一资源”这些认识的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后发展地区的青海,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创造良好的用人环境,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贡献日益突出。如何进一步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宽松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是全社会都应关注的一项重要工作。
近期,青海省有关部门就全省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社会参与状况、对科技政策的态度状况、科研环境状况等五个方面联合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我省科技工作者在工作、学习、科研环境及生活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整体情况良好:科技工作者整体政治素质好,大局意识强,参政议政热情高;科技工作者年轻化趋势明显,年龄在45岁以下的占到总量的87.4%,与全国相比高出12.3个百分点;科技工作者女性比例较高,占到总量的44.1%,高于全国10.4%个百分点;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工作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82%的人有自己的住房,且72%的人人均居住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工作环境比较满意。
从调查结果看,青海在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机制、工作环境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也反映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青海科技工作者总量、学历、职称水平低于全国,高层次人才匮乏;科研成果产出及转化率偏低;学术交流活动及学术成果产出不理想;科技人员流动率低且不合理,引进人才和人才合理流动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另外,只有42%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自己在工作中积极性能够非常充分发挥和比较充分发挥,认为自己专业特长能够充分发挥和比较充分发挥的仅占46%;对个人收入和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较低;认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缺乏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和渠道;希望在落实有关科技政策方面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改善科研环境等。
针对这些问题,有关专家认为,应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有关科技工作和科技人员方面的配套政策;不断完善人尽其才的良好用人机制,尽快改变当前科技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与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的状况,切实把人才作为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重视和发挥科技工作者学术团体作用,为科技工作者开展学术活动和研究搭建平台;建立工作绩效与个人收益直接关联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使人才流动环境更为宽松、开放和合理。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消除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大力引进重点行业、特色产业、重大科技攻关等领域的急需人才和高层人才,缓解目前青海高层科技人才紧缺的状况;另外,加强科技人员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工作,以保证科技人员素质与经济和科技快速发展相适应;加大科研投入,整合科研资源,提高科研成果产出率;进一步发挥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做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国有企事业单位科技工作者工作的同时,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新型研究开发机构、中介组织的科技工作者的工作力度,培育和形成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组织体系和专业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打造良好的平台。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