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朱永新:教育科研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
2009-06-10 科学网

  10年前,笔者读过一本后来影响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著作《管理大师德鲁克》。书中写道,1950年元旦,德鲁克父子去看望他们的老师——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熊彼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已经到了这样年龄,我知道,仅仅靠自己的书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意义。

  后来,笔者创办教育在线网站、进行新教育实验的探索,开始走进教育生活,走进教师的心灵,应该说是受了熊彼特的重要影响。

  笔者一直在思考,中国教育科研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最后的结论就是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什么叫上不着天?也就是说我们的研究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什么叫下不着地?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或者你说的是你说的,学校做的是学校做的。一句话,我们的教育科研,是为科研而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变教育,离鲜活的教育生命、真实的教育生活越来越远。

  我们的教育研究机构非常多,教育科研经费也不少,从县一级开始有教科室、教研室,到市一级、省一级,科研人员众多。全国1000多所大学,每个大学差不多都有教育研究机构,都有高教室,都出版自己的刊物。每个学校都有课题,甚至有的达到人人有课题,每个课题要开论证会。许多学校开课题论证会的经费比课题本身的经费还要多,用在真正的研究上面的钱太少了。我们的教育科研成本很大,但效率很低,真正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科研太少。

  其实,教育科研关注鲜活的教育生命,最关键的有两条,一是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情。教室是教育的舞台。几乎所有重要的教育事件都发生在教室里。雷夫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克拉克在教室里发现了55个细节,杜郎口在教室里完成了课堂的革命,山东金茵小学的新教育实验老师常丽华在教室里引领学生学习了“在农历的天空下”的诗词课程。但是,有多少教育科研人员能够沉下心来,研究在教室里发生的这一切?

  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新教育实验提倡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究竟有多少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倦怠情绪,有多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厌烦心理?有多少研究人员关心过教师的喜怒哀乐?有多少研究人员考察过学生的课业负担?

  笔者在贵州山区与那些长期代课的教师谈心的时候,与那些走两个小时山路上学的孩子交流的时候,才知道,我们对于一线教师与学生的情况了解得太少了。

  所以,笔者希望,教育科研部门的同志,研究教育理论的专家,应该走出书斋,走进生活,走进教师与学生的心灵。要真正沉静下来,耐得住寂寞,那些伟大的成果必然来源于真实的教育生活,同时又是影响和改变我们的教育生活的。(作者系民进中央副主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