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6月1日开始,北京将实施“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除了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外,部分室外场所也被列入禁烟范围。 事实上,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表决加入了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让该公约在中国具有了法律效力,此后,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控烟条例及规定相继出台——从公共场所到医院和学校的全面禁烟。 然而,十年过去,我国的控烟状况却令人担忧,“禁烟令”大多成为一纸空文。 禁烟缘何难?中国控烟的最大阻碍又是什么?中国将如何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正文
今年6月1日开始,北京将实施“史上最严”的控烟条例,除了所有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区域及公共交通工具禁止吸烟外,部分室外场所也被列入禁烟范围。
事实上,早在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表决加入了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让该公约在中国具有了法律效力,此后,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控烟条例及规定相继出台——从公共场所到医院和学校的全面禁烟。
然而,十年过去,我国的控烟状况却令人担忧,“禁烟令”大多成为一纸空文。
禁烟缘何难?中国控烟的最大阻碍又是什么?中国将如何走出实质性的一步?
1839年,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的一把大火,让国人意识到鸦片不除终难有作为,也燃起了国人拒绝鸦片的决心。
如今,全世界都在打击毒品买卖,视其为洪水猛兽,但同样容易上瘾的烟草,却一直没能唤起人们的防卫心理。
“一支烟在手,赛过活神仙”的说法,依然接受度极高。在烟民眼中,那些频频在媒体上曝光的被尼古丁等物质“熏黑”的肺部、烟草和二手烟的危害,都面目稀薄得如同不存在。
尽管2012年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其中规定“电影和电视剧中不得出现烟草的品牌标识和相关内容,不得出现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吸烟镜头”,然而之后的影视剧中,吸烟镜头屡禁不止。在“2013年度热播国产影视剧烟草镜头监测结果”中显示,被监测的30部国产电视剧中,15部带有烟草镜头。
更积重难返的是,我国目前所谓的“烟文化”。“目前,我国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相互敬烟、送烟为礼、无烟失敬等社会陋习依然盛行,婚礼、公务活动以及会议上、餐桌上以烟待客现象亦相当普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吸烟的态度,对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北京朝阳医院教授肖丹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