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袁成琛:面向服务的“十二五”
2010-09-06 中国教育网络

  信息化工作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从“九五”计划开始,教育信息化就大踏步前进,经过十五年的磨砺,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计划。

  在此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整个教育信息化的起步和攻坚的过程,有快速的飞越,也有踏实细致的渐进,信息化的正确理念逐步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推陈出新,不断推动信息化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一位曾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工作过的信息中心主任说过一个细节,在UCLA的食堂,喝咖啡的地方,周围一圈都是一体式的苹果电脑,学生和老师随时可以查阅文献和资料,打印文档。我们可以想象,在校园里,信息化如果成为学校师生伸手可及的工具,将是多么理想的环境。然而这样美好的蓝图,不会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经过五年或十年的努力工作才能实现。

  这几年的事实证明,如果信息化手段用得好,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现在,教育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教育要发展,信息化则需要引领和超前。我们要先行一步,制定规划,并付诸实施。

  十五年间,我们积淀了一个良好的基础,那么,“十二五”我们规划什么?

  总的来看,有三个层面的内容正在被思考:第一,如何充分认识过去的基础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第二,“十二五”规划中,有哪些重点任务、重点目标需要得到突破;第三,如何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十二五”期间,迫切需要融合各类新型信息化支撑手段,有效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主流工作的全面开展,推动学校各项体制机制的改革与深化,从而为支撑各大中小学的整体发展提供保障。

  从何突破?我们的一些学校重点提到了融入机制改革、资源开发和整合、智慧校园、IPv6,复旦大学将转向面向师生的服务,浙江大学发力资源开发,华南理工大学重点是应用驱动,华南农业大学着眼于虚拟社区……多数学校都把“以人为本”、“需求驱动”作为重要的考量方向。

  当然,我们也能看到,机遇和问题同时存在于校园之中。信息化服务,讲求以人为本,各校在跟踪和创新的基础上,更要善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校情,从基础做起,做出自己的特色,真正实现深入师生,深入人心。

  我们在方式上迈出一小步,那么,我们的效果就迈进了一大步。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网络》2010年9月刊)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