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中国地震局:汶川8.0级地震科学项目通过验收
2009-05-11

  2009年5月7日,中国地震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汶川8.0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验收会,修济刚副局长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来自中国地震局系统内外的8位院士以及7位各领域的科技、财务、档案专家参加了验收会议。验收专家组经认真审议和咨询,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汶川8.0级地震科学考察项目是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直接领导下,局机关各司室通力配合,全体科考队员共同努力,各依托单位大力支持下完成的。整个科学考察工作从5月12日开始,分2个阶段实施,先后投入1200多人次,历时6个月,取得了超过1000G的珍贵数据,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初步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对汶川地震的一些全新认识。

  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简述如下:

  1.通过地震地质调查,填绘了5万分之一的地表破裂带分布图,查明了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展布与同震位错的分布;调查研究了龙门山断裂带及邻近地区的全新世断裂展布、川甘陕地区活动断裂的展布和分段性;探查了成都平原的隐伏活动断裂,编制了25万分之一的成都地区地震构造图;对龙门山断裂带的古地震开展了研究。

  2.通过GPS流动观测和连续观测、水准复测、应力观测、重力观测以及INSAR资料分析,获得了龙门山断裂带及其周边区域的形变场、汶川地震的同震垂直位移场、龙门山断裂带及邻区1998年以来重力场变化过程和汶川地震的同震重力变化、龙门山断裂在地震前后的应力变化数据以及汶川地震发震断层周围约450km×500km区域的同震干涉形变场。

  3.利用宽频带流动地震台阵和固定台网资料、主动探测方法及大地电磁测深方法,获得了壳幔速度结构成像结果、地壳电性结构图像、上地壳和上地幔介质的各向异性、地下介质物性随时间的变化等结果;重新确定了主震发震时刻、震源深度等参数,对汶川地震序列进行了精定位,获得了主震震源参数和破裂过程及断裂带宽度等结果。

  4.通过现场调查,确定了地震烈度分布图;对5000余栋建(构)筑物震害进行了调查分析,给出了各类建筑物的破坏原因;调查了场地因素对震害的影响;开展了电力系统、交通系统、通讯系统、供(排)水系统和燃气系统以及水利系统的震害考察,初步分析得到了汶川地震生命线工程震害特征和机理;核定了130余个强震台站的仪器信息,整理并提供了420个台站(组)的1253条加速度记录。

  5.通过调查汶川地震灾区各级政府、地震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在此次地震中的实施情况,提出修订和完善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的建议;对社会公众自救互救与应急避难及救灾需求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建立了汶川地震建筑物废墟摄影测量管理系统;给出了救援队救援效果方面的分析与建议;对各类宏观异常现象开展了调查、核实、描述、分类整理和总结。(来源:中国地震局)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