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目标
人事系统是北京大学电子校务建设中的重要应用之一。旧的人事系统是1996年由北京大学计算中心开发的,主要是对学校正式职工从入校到减离全过程的信息进行管理。旧人事系统自运行以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并且为学校其他部门和应用提供了大量的人员数据。
然而,随着人事自身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在北京大学电子校务整体建设的大环境下,旧人事系统逐渐显现出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不够完善,管理效率不高
近年,人事工作日渐规范,管理流程日渐完善,影响日渐扩大,涉及到的部门和人员也越来越多。而旧人事系统对于新增或变化的各项人事工作支持力度不够,甚至完全不支持,导致很多工作还需要人工完成,工作效率不高,给工作人员和教职员工带来了很多不便。
2. 业务流程无法适应新需求,不利于协同工作
随着人事制度、医疗制度、保险制度的改革,旧系统中有些功能模块已不能适应新需求,业务流程无法满足多个部门科室之间的协同运作。
3. 信息交换和共享困难
日常工作中,人事部经常需要向国家的上级部门及校内其他部门提供教职员工的人事信息,同时也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关于教职员工的教学、科研等信息。旧人事系统对其考虑不足,很多信息交换工作只能依靠纸质或者E-mail来手动完成,无法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4. 缺乏高效自动化的对外公共数据服务
人事部管理并维护着全校所有教职员工的大量信息,经常向各院系人事工作人员和教职员工个人提供一些人事信息查询服务。目前,由于旧人事系统基于C/S架构,对外的数据查询服务都必须由人事部相关工作人员完成,这种方式无疑给工作人员和教职员工都带来了很大不便。
为加强学校人事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北京大学计算中心联合人事部于2007年秋开始建设了新一代的北京大学人事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系统以人事管理业务工作为核心,覆盖人事业务的主要工作范畴,面向全校提供实时人事信息服务,同时具有技术先进性和应用灵活性,并且达到如下的具体建设目标:
1. 满足人事管理的基本业务运作,安全、可用、可扩展,能快速适应未来的新需求。
2. 协同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完善和规范化业务流程,支持和上级管理部门、校级其他部门、下级各院系部门及人事部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协同运作,提高工作效率。
3. 实现人事信息共享。梳理和规范化数据流程,实现各部门及应用系统之间进行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4. 合理的多级管理。合理采用部门、院系和教职工个人多级管理模式,既减轻人事部的工作负担,也给院系工作人员和教职工个人带来便利。
5. 为广大教职工提供人事相关的信息服务。
6. 辅助各级管理与决策支持。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所需的人事数据,为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辅助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