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2日电(记者 杨丁淼 秦华江 王小鹏)在“最难就业季”,某些领域存在的不公现象引发了中国年轻人对机会公平的担忧,力促就业及升迁程序公开透明,增强年轻人通过努力就能实现自己“中国梦”的信心,在当下显得更加重要。
26岁的江苏小伙儿江志权自嘲有些“生不逢时”,刚刚在江苏省公务员招录考试中落榜的他,还有一个月就将从南京某重点院校研究生毕业,但至今仍未确定“饭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干部利用手中职权为子女谋利。在中国中部的河南叶县,河道管理所所长赵书奇被曝利用职务之便,在其子赵滋航15岁时就将其纳入编制,而目前仍在上学的赵滋航已经领了6年工资。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丁元竹说,短期之内,公众挖出了不少“吃空饷”、“火箭式提拔”等暗箱操作的问题,是有深层次社会心理的。
在丁元竹看来,长期以来,因为部分领域的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某些领域的机会公平问题长期得到不到解决,积淀成为“主观社会问题”。“每当一起这样的事件发生,就会连带着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带着失衡的心理看问题。”
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将有69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同时,中国经济增幅趋缓,部分企业招聘意愿降低,在此背景下,不少人称今年为“最难就业季”。
“我担心的不是‘最难就业季’这个说法,因为想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每年都很难,我担心的是‘拼搏’永远赶不上‘拼爹’,我这样来自农村的学生岂不是永远输在起跑线上?”江志权坦言。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认为,由于当下中国所处的舆论环境日渐透明,公众对“吃空饷”和官员升迁等敏感话题十分关注,他们关注的不仅是问题本身,更是机会公平与规则透明。
28岁的“海归”博士邓鹤翔日前被武汉大学聘为正教授,他曾三次参与完成美国能源部重大项目,并在全科研期刊《自然》和《科学》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过3篇论文。
这一“火箭式提拔”并未招致舆论质疑和不满,而是称之“不拘一格降人才”。
丁元竹说,对于“火箭提拔”,舆论实际针对的并不是他们的年龄,而是提拔任用是否公正、公开,竞争中年轻人的机会是否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青年人渴望通过奋斗实现梦想,但是接连曝出的‘吃空饷’事件和无处不在的就业门槛,让他们深感实现梦想障碍重重。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指出,要“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熊丙奇说,教育和就业公平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应到了就业的关口才予以关注,而是需要各个环节的系统推进。就业不患难而患不公,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出台促进就业公平的法律法规,对就业领域的腐败和歧视问题要加大惩戒力度,只有这样才能够打通普通青年的上升通道,这也是他们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