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我国如何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
2013-10-25 新华网

  我国如何才能从“人才流失地”变“人才回流国”?来自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们认为,首先需从源头上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让“出国留学”不再是改变命运、实现理想的最佳途径;其次,要规范就业和用人市场,让“海归”能充分发挥“用武之地”;最后,通过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留学回国人员的“后顾之忧”。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任远等专家认为,中国教育体系发展滞后,部分高校对高等教育本质的背离,是造成当前许多学生家长信任感不高,转而投奔海外高校的最重要因素。

  “国内高校要想和国际一流大学抢生源,必须在理念上回归大学精神和育人的本质。特别是国内重点大学要率先垂范,重新思考和定位大学的价值,认真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任远说,另一方面,“我们每年高等教育的投入并不少,但却只有很少一部分用在了人才培养上面。这方面应当向新加坡等国家学习”。

  据介绍,新加坡立志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大学经费占政府教育总预算的比例2010年达到了24%,这些经费大部分使用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众多科研领域与世界顶级大学展开合作。此外,新加坡高校拥有充分的自主办学权,体现在课程设置、教职员工聘用、独立管理预算、教研合作等各个方面。

  在提升国内高等教育质量和活力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大高等教育开放力度,同时注重办学品质。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主任陶正苏说,“现在全国有上千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但是良莠不齐,家长考生并不买账,应加以规范,不能降低生源门槛、不能成为高校赚钱的手段,使之真正发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吸引学生‘本土留学’等作用。”

  此外,要想吸引海外精英人才回国,就必须让他们觉得在国内比在国外更受重视,更能“人尽其才”。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熊易寒等认为,宏观方面,要打破国内行业垄断的壁垒,减少行政力量的过度干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微观方面,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顿规范市场,明确各行业领域对人才的细分需求。

  比如,在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在政策利好引导以及良好业绩的刺激下,网络游戏、电子商务、通信信息、光纤设备、影视传媒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或许能吸引大批相关领域的人才归国。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等领域自主创新需求旺盛,随着创新孵化机制健全和社会扶持力度的加大,也能吸引大批“海归”回国创业。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