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9月10日,一则关于宏观统计数据的新闻稿突然火了,原因不是新闻学常识里5W理论的what,而是who。这篇新闻稿,竟然是机器人写的,确切的说是由机器生成。出品方腾讯财经开发了一款名为“Dreamwriter”的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字实际上基于算法输出的分析和研判。
像9月10日刊出的这样一条常规财经消息,机器人并不需要通过采访获取,而是用现有数据、资料快速搜集加工编制整合而成,其背后的原理仍然是大数据分析。但这样“快速制造”的噱头令公众好奇,让记者紧张,难道科技的升温已经足以让传统新闻行业蒸发了吗?“算法”到底是抢了新闻人的饭碗还是解放了新闻人的生产力?
机器人: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数据显示,8月CPI同比上涨2.0%,涨幅比7月的1.6%略有扩大,但高于预期值1.9%,并创12个月新高。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余秋梅认为,从环比看,8月份猪肉、鲜菜和蛋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是CPI环比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
您看到的上面这段财经消息出自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Dreamwriter之手,如果让记者斗胆点评一下这位机器人同行的作品,就四个字儿“清楚明白”。
9月10日同样的题材,再看下面这段:
记者:进入夏季以来,细心的市民们肯定会发现,猪肉的价格上涨了不少。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猪肉价格环比涨幅为7.7%,也成为CPI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经营小饭馆已经几十年的安徽黄山市民汪夏菊最近明显感觉到,在菜市场采购食材的钱比过去多了:
汪夏菊:现在五花肉都卖十四、五块钱一斤了,一下涨的高的很。前一段时间五花肉十一块啊。
采制了这个录音新闻的记者张棉棉9月10日也看到了机器人同行的作品,两相比较,她给这位新晋记者打了75分。
张棉棉:作为一篇财经报道,它应该是逻辑清晰,各元素到位,那打分的话我给这篇文章打75分,美中不足的是她缺乏一些现场的例子,应该有一些现场调查价格变化的结果。
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讲场景的时代,如果您炒股想实时关注宏观数据显然一刷手机,机器人的作品已经能够供给的信息量。但如果您正开车回家,脑子一时无法消化那些数字,感性化的报道显然更有助于摄取所需内容。但毕竟撰写一条及格的财经消息,机器人已经做到了,并且它只用了1分钟!
要知道肉体凡胎的记者们就算是直接发通稿,好歹也得花五分钟想个标题吧,于是乎各种公众号都以“小编哭晕在厕所”来形容新闻从业者此刻的内心戏。
然而,擦干眼泪,用人脑琢磨一下,这事儿好像也没那么可怕,每天处理那些公司财报、宏观数据的短消息虽然不占多少记者的脑容量但却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套模板的过程简直把人变成了机器人,现在真机器人来了,这是帮咱们再度成人呢,应该“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才对”:
财经评论员张春蔚:以前记者是要靠做量,这样的常规报道是量的构成,这种量的工作被取消了,第二是常规报道记者可以消耗几十年做同样东西的机会没有了,换句话说以前有些记者靠实习生来完成的业务没有了,但更重要的是,人工创造重新回到一个更准确的定位上来。用简单的模块化就可以让记者从劳务性的工作当中解脱,我倒觉得并不是抢了记者的饭碗而是使记者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
使用dreamwriter的腾讯财经也与张春蔚持相同观点,他们在回应中写道我们更希望让机器来解放记者,让记者从事更具挑战和智慧的工作。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已经消解了媒介作为“二道贩子”的职能,对于新闻的粗浅加工即使没有机器人,也会由新闻源直接供给给受众。换句话说,新闻媒体作为传声筒的职能也许会随着技术的革新逐渐退化,但价值、审美功能却应该相应提升:
深圳大学传播系副主任孙海峰:按照我们传播理论的角度来说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信息的采集,第二个就是加工,还有个更深度的功能是价值上的研判,前端的采集和加工很多东西确实是可以机器化的,不涉及到审美和判断,当机器出现了之后,我们前端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同时它又为后端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媒体并不是简单的搬砖的,他真正的价值在于向人们呈现有意义的信息,而意义本身不是可量化的,是与价值世界密切相连的。
简单的说,未来“消息”和“作品”的背后也许会存在不同属性的生产者,前者是机器人,后者是人。但这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