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朱作言院士:莫让科技期刊成为发展的“软肋”
2009-05-27 光明日报 朱作言

  科学期刊是展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总体发展水平、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科技期刊的“低谷”成为我国目前科学体系中越来越明显的一根“软肋”。

  美国等科技发达国家拥有很多高水平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在维持其科技强国地位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异常迅速,需要和呼唤国人拥有自己有信誉、有影响、有尊严的科技期刊。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简称“两刊”)创刊于1950年,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自然科学各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成果。“两刊”曾经有过它的辉煌和荣耀,但最近十多年来,以“两刊”为代表的中国科技期刊,受不科学的科技评价体系特别是片面追求影响因子的导向作用,处境尴尬,发展陷入了低谷。

  在SCI巨浪冲击下,“两刊”优秀稿源奇缺,国内优秀学者不问、国外学者陌生,科技评价体制不认可,“两刊”编委会和编辑部一度无所适从。因此,探索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发展道路,为中国科学的发展办好科学期刊,是包括广大院士在内的中国科技界的历史责任。

  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根据前主编周光召等10多位院士的建议,2007年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决定将“两刊”放在学部平台上运作,并作为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改革试点先行一步。我们希望通过改革,逐步把“两刊”办成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在国内外都有一定规模和权威性影响的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

  我们把“两刊”的改革考虑概括为三句话:一是院士平台办刊。就是“两刊”要在中国科学院学部平台上办。动员广大院士,并通过院士去动员全国广大科学家、特别是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支持“两刊”。二是主编负责制。现在“两刊”各辑都有自己的主编,主编或常务副主编有责有权制定目标,全力以赴谋求刊物的发展。三是自主办刊。各学科又有各自的特点,各辑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主办刊,以适应不同学科的发展需求。

  “两刊”改革实施一年来,各辑主编积极性、编委的主动性得到不同程度发挥,编委会和编辑部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有了加强,各辑稿源的数量和质量趋于改善,稿件出版周期正在缩短。我们相信,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国内学术界对“两刊”的重视程度有望提高。

  办好科技期刊尤其需要科技部门的政策支持。呼吁建立合理的科技期刊评价体制,走出期刊影响因子崇拜的误区。评价体系要从以论文发表的期刊影响因子(IF)为主,向分析论文本身科学价值、即创新性科学贡献和影响为主转变。希望中国科学院各所带头认可在两刊发表的论文,为中国的科技期刊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氛围。

  办好科技期刊需要科学家的支持。我国科学发展已经走过了向国外学习和接轨的阶段,逐步进入参与国际竞争的新时期。我国拥有一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大批青年科技英才不断成长,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现在,国际名刊和跨国出版集团大举进军中国,如果没有我们自己的顶级科学期刊,对我国的科学发展、科学整体形象,甚至对科学家个人,都将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我国科学家都应以促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为己任,逐步扭转因政策导向造成优秀稿源外流的现象。

  办好科技期刊需要主办部门重视和支持。要营造让主编集中精力考虑刊物发展、让编辑部成员全力以赴办刊的政策环境,在改革前期要给予足够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为刊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作者为中国科学院学部科普和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