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0~12日举办的2009台北国际光电周中,台湾工研院(ITRI)展出多项光电热门创新技术,包括AC LED应用产品、导光板技术、多点触控显示、电子纸技术,以及3D立体影像显示应用技术。图为工研院研发的大面积高解析电子字画。(图片来自ITRI网站)
工研院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历史性贡献
设立的时机
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为应对美元中止留下的技术空白,面对全球能源危机,以及新加坡和韩国等周边亚太地区在劳动密集产业方面与台湾日益激烈的竞争,台湾当局开始倡导科技,尤其是注重实用性应用技术的研发。1973年,由台湾“经济部”组织设立了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工研院)。工研院以非营利财团法人的身份,主要从事应用性科技研究,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协助产业技术进步,在台湾推进工业化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对台湾的半导体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功能定位
工研院成为台湾实施“科技导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工研院以项目研发为核心、以产业技术集成为纽带、以前瞻性工业技术为目标组织研发活动。对产业界以研发促服务,以服务促发展,研发与服务并重。研发活动既包括前瞻性的中长期研究,也包括面向企业的短期实用研究。工研院鼓励科技人员创业,台湾联华电子、台积电都是工研院电子所科技人员创业成立的,台积电更是时任工研院院长张忠谋亲自创立的,如今已撑起了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一片蓝天。随着台湾经济的发展,工研院以产业环境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其研发和服务,包括设立科技专案计划、示范工厂、衍生公司、技术转移与扩散和研发联盟等。
对产业发展的贡献
从传统产业到高科技产业,工研院一直扮演着科技龙头和创新引擎的角色,不仅一手催生了半导体、光电产业,促进了资讯、通讯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也协助机械、化工等产业升级转型。台湾许多创新研发都来自工研院与产业界的联手合作,工研院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研发中心,在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同时,还为产业界培养了大批人才,真正起到了为台湾高科技产业播种、为现有产业升级服务的作用,还成功地借由技术转移孕育了台积电等高科技龙头企业。30多年来,工研院在集成电路、个人电脑、自动化技术、精密加工、新材料、资讯产业、光电技术、检测技术、化工和制药等领域都取得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成为台湾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和支柱。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