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何祚庥院士解析我国实现减排目标艰巨性
2010-02-24 科学时报

  日前,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先生投书本报,依据发表于《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上的专家评论和官方公布的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计算方法推演出:中国实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将占一次能源的15%,单位GDP的CO2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将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中国政府在达成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选择最合理的发展模式,采取最得力的政策举措,包括经济政策、能源政策、教育政策、科技发展政策等,可能会导致中国的工业化“半途而废”。

  何祚庥认为,未来10年,预计中国的GDP仍将以年均8%~9%的速度上升。按照我们的减排目标计算,中国的一次能源只能以3.5%的速度上升,其相应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将是0.39。中国有13亿人口,未来可能成为15亿人口的大国。比8个“G8”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出6亿~7亿,中国的工业化将是史无前例的工业化。中国工业化的实现,至少要有占80%的人口或7.2亿以上的农民完成城市化。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在工业化进程,尤其是走重型工业化道路时,会出现如此低的能耗。

  实现减排的办法有三:一是植树造林,增加碳的积蓄量;二是采用先进节能技术,淘汰低效益,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三是调整能源结构,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何祚庥认为,自2005年以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超强的节能措施,已将植树造林和关闭落后产能的节能空间压缩了很多。要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其唯一的可能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包括核能、水能、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

  何祚庥在文章中除逐一分析了大幅度调整化石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核能+可再生能源(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电的节能减排空间外,还指出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大规模利用废热供热,太阳能供热和太阳能联合供电、供热。用太阳能供热取代煤供热,比用太阳能发电取代煤发电,有更高的CO2的减排效率。同时,何先生也向科研人员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解决热能输运,尤其是长距离输运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