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在由中国工程院主办,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与该校中国农村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八届“清华大学建筑节能学术周”建筑节能公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指出,我国开启低碳转型需做好四件事。
一、煤炭多联产现代化协同利用。煤炭今后仍是我国能源的主力,短期内难以替代,所以可通过煤(或石油焦)气化和化工反应一次通过方式实现电力、液体燃料、化工产品、供热、合成气等联产,以综合解决能源总量要求、液体燃料短缺和燃煤污染等能源问题。在技术上其具有良好继承性和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和环保性能,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严控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势在必行。总量控制不会妨碍社会发展,能真正培植和拉动内需。政府应当严格下达总能耗指标,只有这样才会加速自主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技术和加强国际竞争力,建立节约型、生态文明型社会。
三、合理发展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只考虑可再生能源大基地、大容量、集中输出的方针似有偏颇,而根据技术经济约束条件,就地消纳、分散使用应作为我国风电的重要发展和使用方向。比较而言,农村更适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希望国家给予补贴政策贯彻效率原则,政策实施要依靠竞争和比较机制。电网企业应得收入需予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一定要努力考虑和其它能源协同,例如风电和网电、风电和煤化工等。
四、对天然气更大潜力的开发与应用。在人们单纯把天然气作为一种低碳、低污染燃料,直接用于供暖、蒸汽系统发电时,忽视了其具有更大能值或称之为更大潜力温度燃料的特点,即无需通过金属管道换热,其加热到1700℃或更高,可提供更高效率的热功转换。随着天然气产量(引进与自产)和用量的大幅度增加,我国对如何利用天然气一定要有新的思考、战略安排,把在应用过程中是否发挥其高潜力温度的优势作为衡量其正确被利用的一个重要标准,用足其所能提供的“潜力”,而不是高能低用。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