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2008-07-02 科技部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项目组装集成了一批林业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技术,并在相关地区示范应用,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选择潮白河流域和朝关流域等典型区域,进行了不同尺度流域防护林体系空间布局、小流域防护林体系对位配置研究,探讨了植物群落的不同尺度下的空间格局。困难立地植被恢复结构优化、天然林保育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技术得到进一步增强,初步确立了林业生态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价与碳汇计量方法,建设了一批研究与示范基地,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初步筛选出21种抗旱植物材料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建成9处、3710亩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经营实验研究基地,基地苗木成活率均在95%以上,保存率均在90%以上,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样板。开展了城市森林的树种选择、配置模式、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景观效益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森林的宏观需求目标。在此基础上,区域林业生态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取得了相应进展。

  研究提出了森林资源综合评价指标、森林资源监测遥感信息源的分级与分类及森林资源遥感监测指标体系、非木质林产品分类体系及非木质林产品监测指标体系,初步选定数量、质量和价值3个方面共10个指标。构建了重点林业工程监测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结构,进行了系统详细设计,编写了详细设计报告。进行了半干旱/半湿润沙区、干旱/极端干旱沙区、高寒干旱沙区等区域沙区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技术、人居环境安全保障与工程防沙技术研究,获得了一批相应的基础数据和配套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项目还在内蒙古东部沙地草场、京津风沙源区、锡林郭勒草原等典型或重点区域开展了防沙治沙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对相关技术进行组装和集成,促进技术优化,并进行沙产业化示范。

  建立和完善了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丘陵沟壑区、西部宽谷丘陵区和南部高塬沟壑区4个生态示范区。增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进展,充分利用当地水土资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土壤固化剂配方及应用工艺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初步确立了应依据植被地带性分布规律和树种的生物生态学及群落学特性、生态位理论,选择适宜的树草种及相应的林分(植物群落)结构的退化人工植被改造途径与相关技术。调查了黄河流域典型地区的保护性耕作进展及其环境影响状况,初步完成了部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耕作数据库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