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高校智库中的85后头脑
2017-07-12 中国青年报

  郑雯喜欢弹钢琴,但这几年她弹钢琴的时间越来越少,写文章的频次越来越高。

  作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这位85后的研究成果曾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也曾被报送到多个国家部委。

  在高校智库中,85后甚至90后的身影并不少见,他们活跃在学术研究一线,既服务于“庙堂之高”,又洞察“江湖之远”,同时还感受着“市井之重”,在参与治国理政中燃烧着自己的“小宇宙”。

  对郑雯来说,参与高校智库是个偶然。

  2012年郑雯读博期间,复旦发展研究院的恢复重建刚刚起步,她的博士生导师李良荣教授参与其中,郑雯也因此承担起智库的部分研究工作。那时她主要负责写文章或报告。比如几位大咖围绕某一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或调研,郑雯就负责总结讨论或调研结果,并形成报告。

  在郑雯看来,写报告是件很有挑战的事。“不仅要把学术研究的成果精准地表达出来,还得让非学术领域的人也能看懂。”为此,郑雯有时在写一句话前翻阅的资料能铺满一桌子,“这些文章是要递交给国家领导人的,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决策。”

  那段时间,郑雯和另一位同事常常凌晨才回家,那位同事曾在遭遇车祸当天仍坚持工作,这令郑雯印象深刻。

  郑雯在智库的参与度越来越深,她也从在读博士生成长为“青椒”,如今她已在某些项目中“挑起大梁”,比如2014年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调查报告》。

  “当时谁也不知道能做出什么东西,就是大家觉得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网民们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心态?之前很少有人去专门研究,而我们想真正了解在网络的众声喧哗之下的东西,不然那些沉默的声音可能永远浮不出水面。”郑雯说。

  拿着1万元的启动资金,郑雯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桂勇教授合作,组建团队、构建指标体系、筛选样本、人工编码,再到最终完成报告,历时约1年。其间郑雯不仅负责研究设计工作,还兼任团队的“会计”“秘书”“公关”“人力资源总监”等,在她看来,“整个研究就像是个创业项目,团队每个人都身兼多职,像超人”。

  郑雯在预产期那天也没停下手里的活儿。让她欣慰的是,这份报告最终得到了众多关注。

  这篇报告究竟是如何得到关注和重视的,郑雯至今也不清楚。这其中“上传下达”的路径,是复旦发展研究院学术咨政部负责人黄昊主要思考的事。

  黄昊需要对接多个政府部门,手握数百位专家的详细资料,每年经手数百篇智库研究报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采访时,他很少谈自己,更多是在聊他的团队——团队共26人,平均年龄仅28岁,掌握7门外语,既写得了报告文章,也能筹办大型论坛,对国际前沿研究了如指掌,也甘愿为客人端茶倒水搞接待……

  从2011年起,时年32岁的黄昊已开始为复旦发展研究院的恢复和建设“添砖加瓦”。

  “其实高校智库就是构建一个平台,利用高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学科优势和学术资源,为社会各方的人,包括政府、企业、学界、媒体等,构建一个可以畅所欲言、发挥才智、为国家作贡献的平台。”黄昊说,“复旦智库这个平台欢迎社会各界人士,只要你关注国家发展、人类或者全球的命运,只要你有想法、学术视野,以及服务决策咨询的能力,都可在此发挥自己的能量,这跟年龄无关。”

  青年学者在高校智库中表现出的活力和热情,让上海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晓宇印象深刻,“很多年轻学者没有太多包袱,可能有时他们考虑问题没有老一代学者那么全面,但他们的那种创造力、突破性是我们很需要的。”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智库意识到青年智库人才的重要性。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高校智库不能在老一代智库人才退休后后继无人,青年智库人才的培养和建设很重要。

  郑雯希望,高校智库与其他各界进行对接时应有一套有效的保障机制,来确保及时沟通、反馈,以及更高效的合作。

  不少学者关注智库研究成果的评价体系,但郑雯认为,在参与智库研究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成长难以用金钱衡量:“智库给了我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和跨学科的学者进行合作,这对一个年轻学者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

  作为一名参与智库研究的90后,上海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李雅洁说:“我相信大多数90后和我一样,以前并没参与过治国理政,觉得那离自己很远,缺乏对于社会、政治、制度的关注、观察和感知。对于很多制度设计,有时可能会有很多的疑惑、不解和抱怨。”

  “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年轻一代身上有这种传承,并且当他们真正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中来,他们也会发现解决一项问题并非那么简单,也就更能理解当前的国家政策、建设和发展,并提出自己的思考,这其实也会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于晓宇说。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