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粒子探测仪寻找上帝粒子
概念:希格斯玻色子(粒子)(英语:Higgs boson),别称上帝粒子(God particle),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至今(截至2011年)尚未在实验中观察到。它也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它有时被称为“上帝粒子”,因为它可以帮助解析为何其它粒子会有质量。但有些科学家认为,“上帝粒子”的名称是媒体误导读者的夸大之词。2011年12月1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科学家示,他们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迹象。但经考虑实验其它误差之后,现在(2012年)认为,这个实验的结果是无效的。即现在还未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证据。
希格斯玻色子 - 简介
“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由英国爱丁堡大学物理学家希格斯于1964年提出,玻色子是一种“次原子粒子”(subatomic particle),即比原子还小的粒子。希格斯认为,在137亿年前的大爆炸中,希格斯玻色子使物质得到质量(万有引力则将质量变成重量),使恒星和行星都得以诞生,最终孕育生命。因此,希格斯玻色子被认为是物质的质量之源,有“上帝粒子”之称。
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物理学标准模型,依赖于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这种亚原子粒子会与其它粒子碰撞,使一些粒子质量变大,一些粒子质量减轻还有一些粒子则完全失去质量,形成我们今天所知的宇宙。
希格斯粒子是在标准模型解释电弱对称性自发破缺的机制时引入的。在此机制中,希格斯场引起电弱相互作用的对称性自发破缺,并将质量赋予规范传播子和费米子。希格斯粒子是希格斯场的场量子化激发,它通过自相互作用而获得质量。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