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试管婴儿技术改变人类生育方式
2010-10-13 科学时报 吴昊

  编者的话

  10月6日,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本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尘埃落定。

  与往年相同的是,三大奖无一例外地再次颁给了为全世界人们带来福祉的科研成果。“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世界上最薄的碳薄片在科学界激起千层浪、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现为化学家再次找到一个有力的工具……

  不同的是每项成果背后的曲折故事,但无论是罗伯特·爱德华兹的“遗憾”、两位物理学家的“星期五夜实验”,还是化学家一个世纪的努力,都彰显着科学家们伟大而又平凡的探索历程。

  值得肯定的还有科学家们对诺奖和科学研究的理性认知,正是所有科学家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使得这些科学成果再次向人们的福祉延伸。

  10月4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宣布,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在体外受精技术方面的特殊成就,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位1925年出生于英格兰曼彻斯特的大师于1955年获得博士学位。1963年起,爱德华兹进入剑桥大学任职,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开展体外受精技术研究,并于1978年获得成功。

  世人说他站在别人肩膀之上

  体外受精技术俗称“试管婴儿”技术,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子和精子在体外受精,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妊娠的技术。

  “说到这一技术,就不能不提美国科学院院士、美籍华人张民觉。某种意义上讲,爱德华兹的工作是建立在张民觉研究基础上的。”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主任乔杰在接受《科学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张民觉出生于山西岚县,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5年赴美国伍斯特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完成了哺乳动物体外受精经典的早期工作,曾三度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1951年,张民觉发现了“精子获能”现象,奠定了体外受精的重要理论基础。1959年,张民觉将在体外融合的黑兔受精卵植入白兔子宫内,成功获得黑色“试管兔仔”。

  张民觉的好友王进曾回忆,当“试管婴儿”技术获得成功后,爱德华兹和他的研究伙伴斯特普托数次提及张民觉的名字。正是张民觉早期的研究论文给予他们极大的启发帮助。

  当然,爱德华兹的成功绝不是仅依靠别人的成果获得。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爱德华兹发明了“福勒—爱德华兹法”,通过激素注射来控制小鼠排卵时间和数量。他还发现精子的获能是在男性体内完成的,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