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基础研究的人不需要太多,但国家要保证有一批精干的队伍来做这些基础研究。”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方精云近日在人民网访谈时表示,总体来说,我国做纯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偏少。
方精云分析,我国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数量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基础研究的成果和实际应用有很大的距离,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容易在短期内体现出来。因此,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就不如应用研发和技术推广等方面。
另一方面,这反映出我国在科研体制机制上的一些问题。方精云表示,国家很难对纯基础的研究做出长期稳定的支持。因此,科研人员往往就会卷到其他的任务里面,很难集中精力。
“像我们植物所的经典分类专业,这个学科是纯基础性的工作,研究怎么辨识植物。大家都觉得这个专业和生产实践、老百姓有一定距离,它的经费获取就很难。”方精云说,其实经典分类与老百姓、与生产实践活动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只是在对于学科的认知上还存在问题。这也造成了经典分类的研究人员就很难集中去做研究。
方精云建议对于此类基础研究,国家要给予持续、稳定的财政支持,能够保证一批科研人员安下心来,能坐得住“冷板凳”,把他的学问做好。同时也要出台措施确保这类研究后继有人。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