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讯 近日,山东大学《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工作部署会在中心校区知新楼召开。会议传达了“2011计划”文件精神,就山东大学“2011计划”项目筹划和培育工作进行了部署。副校长樊丽明、娄红祥、张运,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王克明出席会议。
樊丽明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强调。第一,“2011计划”的三个关键词是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和实质性贡献,要抓住“1148”深刻理解“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它是支持性和引导性计划,是引导改革的计划,通过改革,促进协同创新。第二,“2011计划”对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回应需求、凝练问题、争取资源、促进改革、聚集优质创新要素、服务文化繁荣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机遇。第三,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要选准协同创新方向,设计好协同创新模式,鼓励学科交叉与融合,服从总体部署,尽快推动协同创新项目进入谋划、论证和培育阶段。同时,樊丽明从文化传承创新、区域发展、行业产业、科学前沿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角度强调了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2011计划”中需要开展的重点工作。
娄红祥主持会议,并从“2011计划”产生的背景、针对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山东大学如何开展工作进行了重点强调。第一,实施“2011计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有利于高校争取资源,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校提高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是高校在科研条件极大改善的情况下,提升其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的重要举措;是高校积极参与提高国家整体创新力和竞争实力的重要机遇。第二,山东大学通过“985”、“211”建设,科研实力和科研条件有了极大提升,国家、省部级平台数量大幅度增长,要充分把握住“2011计划”提供的机遇,促进学校学术水平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是有形的科研创新体,平台设计要面向需求导向,领军人物世界一流,产出一流的成果,机制体制改革要大胆设想;协同创新中心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前期培育;系统分析现有优势学科、平台和优秀科学家需要的支持方式,合理编制预算经费,重点保障体制机制改革经费。
学术研究部部长赵显从“2011计划”主要内容、计划特点及组织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情况介绍。“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一项核心任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能力提升;四类协同创新模式: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2011计划”体现高校创新方式的转变;强调整体协同、多层次协同;按照协同创新模式以项目方式开展分类建设,在高校前期充分培育的基础上,择优支持;充分汇聚现有资源,积极吸纳社会支持和投入,形成针对性、多样化的支持措施。
各学部就“2011计划”筹划和培育工作进行了分组研讨。各学院(中心、所)院长、分管科研或学科建设的副院长;各基层单位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级实验室,国家级研究中心,教育部、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以及学术研究部全体人员参加了会议。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