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青蒿素吸引世界目光
2009-08-24 科学时报 王莉萍/整理

  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界一项伟大的发明——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

  之后,青蒿素这个源于祖国传统医药宝库的原创药物,历经多年研发,每个阶段都记载着新的发现和创造。

  1972年,青蒿素被成功分离。197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医研究院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合作,通过X射线衍射晶体分析方法,解决了青蒿素的化学和空间结构与绝对构型问题。它向世人展示了一类全新的化学结构,由此世界抗疟研究史掀开了新的华丽篇章。1979年该成果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自1977年后,青蒿素衍生药物——代表性的有蒿甲醚、青蒿琥酯以及复方苎甲醚等——把青蒿素的抗疟治疗效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通过的科技规划中把青蒿素的全合成这一基础性极强的研究项目提了出来。作为青蒿素结构测定的主持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受命承担起了这项攻关任务。1979年初,由周维善、许杏祥等人组成的攻关小组开始了历时5年的探索之路,致力于研究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青蒿素具有十分奇特的结构,含7个手性特征分子,人工合成难度很大。1982年1月6日,天然青蒿素的人工合成终于完成了。

  此次中国的研究人员独立完成天然青蒿素合成,不但在国内反响很大,而且在国际上与瑞士罗氏公司几乎同时。时任中科院院长的卢嘉锡在1983年全院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人工合成天然青蒿素获得成功。青蒿素是一种高效、速效、低毒的新抗疟药,具有奇特的结构,人工合成的难度很大。青蒿素这一新化合物的发现、提纯和临床应用,结构和构型的阐明,以至人工合成的实现,都是由我国科技、医务工作者完成,就显得很有意义。”

  1984年初双氢青蒿酸全合成实现,宣告了青蒿素全合成的成功。这项研究成果获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蒿素的发现,使青蒿这一普通草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现在,不仅仅是中国学者,全世界的许多药物专家都在投身于青蒿的研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