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325米观测塔的贡献
2009-08-24 科学时报 王静/整理

  1979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中科院325米高气象与环境观测塔,位于北京德胜门外2.7公里处的元大都遗址上。塔的高度在上世纪70年代仅次于美国的两座铁塔,成为亚洲最高的专用气象铁塔。塔上设有15层平台,安装有多种测试仪器,可全天候、连续、同步遥测大气近地面边界层15个层次的资料,包括风向、速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基本要素资料。在距离塔基40米处的东西南北4个方向,还分别建设了由4栋小楼与其配套的设施,传输、处理塔上仪器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与各种形式的开放网络相连,已实现数据共享,为科学研究和监测北京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环境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在2004年9月27日至10月12日期间,北京地区大气环境出现了严重污染事件。其间,研究人员使用各种分析仪器,在这座塔上进行了污染物浓度梯度观测,分别在8米、120米和280米3层观测平台,对大气中的臭氧、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的浓度进行了垂直梯度的连续观测。通过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污染物浓度在280米以内的分布很不均一,较低气压控制下,24小时变温为正时,易形成由辐合、堆积造成的污染物浓度增高。通过敏感性分析计算,边界层顶存在高浓度氧化污染气团的振荡效应。

  2008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借助该塔,与中科院另6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奥运大气环境监测和预警研究,保障了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空气质量监测、预测和预警。课题组基于多年的资料积累,建立了北京及周边大气环境观测网,包括23个国际标准空气质量监测站等,并结合卫星数据反演,共同组成了北京及周边地区天空地一体化区域大气污染立体监测网。同时,根据获得的资料,建立空气质量预报模型,最终通过实测数据、天气形势和模式相结合,给出24、48和72小时预报结果和预警警示,直接提供给北京市环保局。这项研究不但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也为北京大气环境进一步治理提供了成功样板。

  依托该塔,中科院大气所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研究关系。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和研究专辑5种,大大提升了我国科研活动的水平,在国际上获得了好评。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