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 返回首页
创新中国的60项科学成就:BBO和LBO研制成功
2009-08-26 科学时报 王静/整理

  偏硼酸钡(BBO)和三硼酸锂(LBO)是两个由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的具有国际影响的人工晶体。这种晶体材料可使激光实现变频,也就是能让激光的频率增加,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功能的材料,广泛应用于激光加工、信息技术、医疗、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科学研究等领域。这两种人工晶体的研制成功,不仅使中科院福建物质构造研究所的基础研究走在了国际学术界的前列,而且创立了高技术企业福晶公司,产品占领了国际市场的大半江山。

  据中科院福建物质构造研究所杨钊良介绍,BBO和LBO的研制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1973年,时任福建物质构造所所长的卢嘉锡,建议有关部门特别加强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相互联系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结构敏感”性能的新概念,指导选择了电光、非线性光学、激光等功能材料,作为福建物构所新技术晶体材料探索与研究的主要对象。

  在以后的几十年中,福建物质构造研究所有关研究人员成功研制出BBO和LBO以及硼酸钕铝(NAB)等一系列新技术晶体。BBO、LBO的发明和研制成功,曾分别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发明奖一等奖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化学奖等,并被誉为中国人按照自己的科学思想创造的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紫外倍频晶体。

  据悉,美国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学界比较了中国研究小组与美国的情况后,为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的新思想不在美国而感到忧虑。

  依托BBO和LBO,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国高技术企业崛起的时代,福建省出现了最具福建特色和优势的晶体材料产业,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参与研究工作的中科院院士陈创天,现调入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先后获得了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发明专利10余项,并发表SCI论文100多篇。

  BBO和LBO的成功,让人们看到,科学探索过程中自然出现的新发现或新成果。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然结果。只要去探索,“中国创造”不是梦。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特别声明: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邮箱:gxkj#cernet.com
微信公众号:高校科技进展